地名由来:
明朝时期,前门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交接处建有一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是旧时皇帝由皇宫至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之路,因石桥为专供皇帝祭天的通道,平时不允许百姓接近,故称天桥(1934年拓宽道路时拆除)。天桥街道因此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天桥街道被确定为2021-2022年度北京市卫生街道。
基本介绍:
天桥街道东起前门大街和天桥南大街,西至虎坊路大街和太平街,南滨永定门护城河,北临两广路。辖区面积2.07平方公里,划分为8个社区,户籍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5.4万。辖区内有中央单位37个,中小学6所,医院3所。
作为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北京乃至全国知名的演出场所,国内一流的表演团体常聚此演出,京剧文化、民国特色、民俗文化等文化主题饭店焕发异彩。近年来,街道积极加快天桥演艺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天桥杯”曲艺赛、“天桥民俗文化节”、“清明祭先农”等品牌活动影响广泛。街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街道,先后荣获“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推广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元朝时期,天桥地区属大都南郊。
清光绪末年,天桥地区属外右五区。
民国时期,天桥地区属外五区。
1949年,天桥地区属第十二区。
1950年,天桥地区属第九区。
1951年,天桥地区属宣武区。
1954年,天桥地区辖区内设鹞儿胡同、福长街三条、虎坊路、天桥4个街道。
1957年,福长街三条街道撤销。
1958年,天桥街道、鹞儿胡同街道和虎坊路街道东半部合并为天桥街道。
1960年4月,天桥地区成立天桥人民公社。
1978年,恢复天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