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涌村介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村名单发布,三涌村上榜。

基本介绍:

三涌村位于中堂镇的东部,东西两面分别与潢涌、湛翠相邻,南与高埗镇保安围一水之隔,北临东江,与增城十字滘隔江相望。1993年9月三保大桥建成通车后经此到莞城10.7千米。北王公路和南潢公路由东至西贯通村中,全村总面积3.5平方千米,2006年,户籍人口3662人,外来人口1305人,辖下六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南汴(郭姓)958人、鹤树厦(郭姓)694人、胡屋1038人、格壆(胡姓)511人、陈屋墩288人、李屋墩173人。

一、村名及立村沿革

由于村前是三条涌(小河)的交汇点,这些小河的河水给这附近的人们饮用、灌溉及运输都带来方便,立村时人们便把附近几个村落的组合命名为三涌。

根据郭氏家谱记叙,三涌郭氏于北宋徽宗(赵佶)宣和一年(1119年)由新会迁居到三涌南汴落户,后部分村民到鹤树厦村定居。胡氏于南宋理宗(赵昀)淳祐年间(1209~1220)从番禺明径村迁到胡屋(同德坊)落籍,后分出格壆村(同乐坊)。陈屋墩村民在明代从石碣水南村迁入定居。李屋墩村民(涌口坊)在明代从番禺沙湾迁入定居。

三涌除郭、胡、陈、李四大姓氏外,还有张、袁、吴、钟、黎五姓共60多人。另外在入鹤树厦大路边的东头一带还有一个地方叫杨屋地,曾有杨姓村民居住,后来全部迁走。曾经在1970年三涌学校的师生办小农场在这里锄出近1000千克的铜钱,证明杨姓曾是这里的大户。

二、经济状况

三涌村在1987年1月办起了第一间外商合资企业——三涌合益手袋厂,该厂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88年3月又办起了“三来一补”企业——三涌毅宏针织厂。1993年6月港商投资800万元的嘉轩(后先后更名为三渔、旭翠轩、耀华等名)酒家开业。至2006年底,三涌共有电子厂、装饰板厂、制衣厂、洗水厂、毛织厂、玻璃厂、纸箱厂、五金厂等企业40多家。在2002年为优化投资环境及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债务重组把水泥厂拆除,并重新招商,立成旭丰纸业、爱隆纸业等一些投资大的企业。另外,三涌的农业方面发展也比较好,特别是蔬菜方面如黑皮冬瓜,早年出口香港澳门等地,内销北京上海等都享有盛名。到2006年底,村工业总产值27294万元,村本级资产总额626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521元。

三、教育、文体及其他

从民国以来,三涌尊师重教之风盛行,1922年胡屋坊办了时新小学。鹤树厦坊在1923年开办了础智小学,础智小学由东莞明伦堂出资建办,直至日本侵华时才解散。1947年旅港同胞郭莫桃(灼华,三涌鹤树厦人)郭忠成(三涌南汴坊人)等捐资兴建了二层楼的三涌华新学校。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村重视智力投资,实施科教兴村方略,为给师生造就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先后几次不惜贷款投资建校。1、三涌学校(小学部)1991年初动工,投资79万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同年8月竣工使用。2、建五层教师宿舍大楼35个单元,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3、拆除旧校(华新学校危楼),新建三涌学校中学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171万元(其中购置仪器约60万元)。

在1991年至2002年的12年中,三涌都是中堂镇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中考成绩十二年中有十一年居全市或全镇联中第一。

三涌村与中堂村、湛翠村、槎滘村、蕉利村、东泊社区、马沥村、一村村、潢涌村、凤冲村、袁家涌村、东向村、四乡村、红锋社区、中心社区相邻。

历史沿革:

1953年称三湛乡;1983年改为三涌乡;1987年改为三涌管理区;1999年改为三涌村委会,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三涌村附近有海战博物馆、东莞可园、华阳湖湿地公园、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植物园、南社明清古村落等旅游景点,有莞香、麻涌香蕉、东莞荔枝、莞草、东莞千角灯、石龙麦芽糖等特产,有东莞木鱼歌、东莞咸水歌、庙会(茶园游会)、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东莞赛龙舟、东莞麒麟舞等民俗文化。

三涌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东莞乡镇街道地图

东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