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门区介绍

清河门区地名由来:清河门为清河边门的简称。清初顺治年间修建盛京边墙,清河岸边设有边门,故称。1984年,设立阜新市清河门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清河门区人口数量为5.14万人,位列阜新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辽宁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742位。

2018年2月,清河门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清河门区位于阜新市西南部,距阜新市中心直线距离为25.18公里。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蜘蛛山乡接壤。位于东经121°19′29″~121°31′15″,北纬41°41′28″~41°48′48″之间。东望医巫闾山,西依大青山,地处细河两岸,属半丘陵地带。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17.25公里,全区面积98.54平方公里。

清河门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境内西山村辽代佐移离毕萧相公(契丹人)墓中汉文墓志记载,死葬于公元1044年(宋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表示早在1000多年之前,这里是契丹人活动之地。另据《盛京通志》《柳条边记略》记载:清世祖为巩固“祖宗肇基兴旺之地”,在清太宗皇太极修边的基础上,憎修一道盛京围墙别植柳,故称柳条边,于此边九十里设一边门,并派兵防守。清河边门设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清代柳边21个边门之一(后改为20个)。清河边门因临清河而得名,清河门则是清河边门的简称。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清河门属义州辖。到光绪十一年(1885)建制为镇。自此,行政建设或置或废,延续至今。

中华民国元年属锦州义州辖。翌年废州制,实行省、县制,改属奉天省辽沈道义县辖。民国18年(1929年)5月费道制,仍属奉天省义县辖。同年末,东北易帜更奉天省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民国21年(1932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建立伪满洲国,改辽宁省委奉天省,清河门属奉天省义县辖。民国23年(1934年)12月,日伪实行新省制,划东北味为14省,设锦州省,清河门属锦州省义县辖。民国34年(1945),日本投降,祖国光复,是年9月间,中共辽西地委成立,清河门属辽西地委义县辖。民国35年(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战领清河门,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清河门。1948年初,热辽专区北阜义县联合政府在清河门建立,清河门隶属热河省辽专区辖,为北阜义县第九区。

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联合政府,清河门改属辽西省义县辖,为第九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门仍隶属辽西省义县辖。1954年6月19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为义县第九区。1956-1958年,清河门隶属辽宁省锦州专区义县辖,为义县清河门乡、清河门镇、清河门区。

1959年8月,清河门划归阜新市,并建里阜新市清河门人民公社,市年10月,隶属阜新市郊区办事处辖。1980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名为清河门镇人民政府,仍隶属阜新市郊区。

1983年2月21日,经辽宁省政府批准,阜新市筹建清河门区。1983年9月20日,清河门区筹备小组正式开始对外办公。1984年3月31日,清河门区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辽宁省阜新市辖。

清河门区周边行政区地图

阜新乡镇街道地图

阜新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