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卜效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卜效村位于新竹镇西北部5公里处,东临祖坡村委会,西与白堆委会接壤,南接禄地村委会,北与澄迈县新吴社区为邻。S202公路自东向西经过,G224国道从村域东侧经过,交通便利。全村共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有667户,共2631人;村党支部设有5个党小组,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3人。村域面积861.8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04.2亩,坡地面积632亩,林地面积8886亩。
卜效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橡胶、瓜菜、水稻)和养殖业(定安黑猪、新竹鹅)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卜效村琼剧演出历史悠久,名伶辈出,基础雄厚,人们又称为“琼剧村”、“戏班村”。
卜效村原名“卜聘村”村,后改为“卜效”村。早在清乾隆年间,这个村就开展了琼剧活动。据说最初是一位名叫吴应钦的老艺人先来卜效村创办木偶戏班。不久,老艺人吴文焕在此开设科班招徒授教琼剧,不少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入科学戏。所教科班为“桂”字班和“富”字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老艺人吴凤文牵头继续组织剧团到各地演出,最初没有钱买戏服,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捐款,另一方面组织群众搞副业解决困难。50年代末期,剧团解体,1962年又恢复,1982年这个村又办起了两个业余剧团,主要演员有:汝魁、月花、月成、发凤、金英等。演出剧目有《珠宝玉》、《卖胭脂》、《李三阳》、《洞房嫁嫂》等。从50年代到80年代,卜效村先后组织了12个民间业余剧团,几乎全村每户都有人登台演过琼剧,尤其是吴凤文一家至今共有9代人登台演出,被誉为“琼剧世家”。
1991年,卜效村被海南省群众艺术馆确认为全省第一个琼剧村。定安县文化局、文化馆在服装、道具、布景、音乐、灯光、播音等器具给予全力支持。卜效村拥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排练场,省、县两级艺术馆还派出4名文艺技术骨干蹲点,给卜效“琼剧村”在舞台艺术、唱腔艺术上给予指导,使卜效村的琼剧活动又活跃起来。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七星梅》、《苦凤莺连》三台大型古装琼剧和《宴请谁》、《纪念冯白驹将军》等现代小琼剧,受到城乡观众的好评。1994年卜效村代表队参加全省琼剧表演电视大奖赛,荣获业余组第2名。1993年至1994年间,“琼剧村”表演队参加全县性的两次琼剧表演比赛,都获得业余组二等奖。在个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表演奖2名。
卜效村附近有定安文笔峰、母瑞山红色文化旅游区、定安县衙遗址、定安张氏宗祠、南丽湖、将军井等旅游景点,有定安富硒大米、定安黑猪、定安粽子、定安大米、海南菜包饭、海南板烂羔等特产,有定安冼夫人信俗、洗龙水、海南斋醮科仪音乐、黎族打柴舞、孝黎服饰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