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番阳镇因古时盛产羊群,与黎语“番(万)阳”谐音而得名。
番阳镇位于五指山市西北部,距市区41公里,土地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0亩,森林覆盖率71%。辖5个村委会32个村小组,总人口8300人,是黎,苗族聚居地。省道29线贯穿其中,昌化江,南圣河在此会合。属山谷盆地,热带季风气候兼岛屿气候,年均气温22度,降雨量1600-2000毫米,集镇规划2平方公里,水利,交通,电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完备。该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镇力度,形成了以橡胶、热带水果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种植橡胶1.71万亩,荔枝、龙眼、芒果7366亩,冬种瓜菜600多亩。2001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2300万元,地财收入4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招商,联营,合股等形式,将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3亩以上;通过无偿提供土地,免费设计图纸,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使小城镇建设投入500万元以上。
历史沿革:
番阳镇因地处山区腹地,为少数民族婀寨地区,清以前政区归属不可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万)阳桐隶属崖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广东省国民政府划出五指山区设立白沙县、保亭县、乐安县,将万阳桐(今番阳镇)划归乐安县(后改为乐东县)管辖,设立番(万)阳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至1949年,成立番(万)阳大乡,辖加艾乡、布伦乡。
1950年,成立番(万)阳区,辖番阳乡、加艾乡、毛组乡、孔首乡、布伦乡。
1951年,番(万)阳乡(今五指山市番阳镇)隶属乐东县第二区。
1958年3月,万冲乡、万阳乡合并成立万冲乡。
1958年10月,万冲乡、三平乡24个高级社和万冲、头塘2个农场合并成立上游公社,后改为三平公社。
1962年2月,从三平公社划出成立番阳公社。
1983年5月,改称番阳区,属乐东县。
1986年6月,番阳区划归通什市管辖。
1987年1月,改称番阳镇。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番阳镇隶属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