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冶陶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冶陶村,武安市冶陶镇政府所在地,出武安西南六十里即到冶陶村。从唐代开始,勤劳、勇敢的冶陶人就开始在这片黄土地上繁衍生息,冶炼矿石,制造农具、兵器和陶器。冶陶亦因此而得名。
冶陶村位于武安市西南26公里处,是镇政府驻地,东与固义村接壤,西与涉县龙虎村为邻,南与安子岭村相接,北与三王村搭界。村域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全村共1346户5852口人。
冶陶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通-,东达平原,固守太行,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冶陶———一方红色革命圣地。在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中央局、刘邓-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里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经济,积蓄了巨大能量。
从冶陶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冶陶是中国0从一方胜利走向全面胜利的所经之路,是黎明前东升旭日中的一束阳光。
白驹过隙,六十年过去了,站在冶陶村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的大院里,只见青灰色的二层砖石结构的主楼依然坚固如初;楼前的两棵槐树依然青翠挺拔;院中那口深井的井水依然清澈甘冽;先辈们在油灯下谋划深远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只是那一件件生了锈的刀枪、农具,一张张泛了黄的报纸、票据再一次把我带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从1946年秋到1948年春,晋冀鲁豫首脑机关驻冶陶村。在两年的时间里,老一辈革命家-、-、-、-、-及他们的战友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在这里召开了许多重要的会议,为全国早日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是在这里,晋冀鲁豫中央局、刘邓-施展了卓越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大跨步进展,运筹帷幄,灵活机动,指挥了好几个漂亮仗。根据-的统一部署和战略,稳坐太行,成功地领导和指挥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野)金(乡)鱼(台)及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粉碎了-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大量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占领解放区,消灭人民解放军。
在这紧要关头,1947年7月,刘邓大军从冶陶出发,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上演了一幕幕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宏伟篇章。正是这一战略举措,迫使-由内战开始以来的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成为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贯彻执行中央《中国土地法大纲》,搞好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晋冀鲁豫中央局于1947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冶陶召开了土地会议,史称“冶陶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及半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深入,激发了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热情。
在冶陶召开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会议是华北财经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财经工作干部,为有效管理全国财政经济提供了实践经验。
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政府在冶陶战斗和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边区政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教育事业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仅武安县就有初级小学145所,高级小学10多所,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边区的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群众的卫生保健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边区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医疗机构。同时,边区政府还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提高了军民的防疫意识。
《人民日报》,这张中国的“一号”报纸,她的“幼年”是在武安度过的,从1946年5月到1948年6月,她在武安经历了746个日出日落,逐渐走向成熟。新华社的前身———新华广播从冶陶出发,响彻五湖四海。
中央局还主持修建了邯涉铁路,这条铁路是我们党自己组织设计、测量、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使中国0在自己的铁路修筑史上写下了豪壮浓重的一笔。
当时的冶陶市场繁荣,中央局、边区政府在街上开了“庆济饭庄”,大街南北扩大经营门市50多家,特别是山货、粮行、煤市、百货店、饭店等门市非常热闹,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冶陶,革命前辈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军民同甘共苦,血脉相依,那感人至深的一幕一幕永远印在冶陶人们的心中。
-刚从前线回来就和农民一起收玉米;卓琳同志与农民一起纺线、推碾子;李达参谋长亲自拔野菜和战士们共享;杨秀峰主席带头吃剩下的干馒头,经常到村边开荒,和战士们共同劳动。
冶陶会议期间,由于住房紧张,尽管已是初冬,但很多参加会议的代表没有向群众拿一被一褥,就在屋子的地上打地铺休息。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机关开始先后离开冶陶,抵达西柏坡,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一年后,迁至北京,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冶陶村附近有七步沟、东山文化博艺园、东太行旅游景区、武安长寿村、古武当山、京娘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武安小米、武安拽面、武安小麻糖、武安烩菜、武安拉面、驴肉卷饼等特产,有武安平调落子、伯延民间建筑艺术、骈山黄河灯阵、土山诚会、武安傩戏、琅矿活帷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