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境内“岘山寺”而得名。该寺原在湖北,后迁至衡阳,寺仍沿袭旧名。今寺无存。清同治《衡阳县志》有一段关于岘山寺的记载;“寺有明成化时钟。旧为金龙寺。传云先有此寺,后有衡州城,然则此寺在唐武德前也。”因该寺历史悠久,故乡得寺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岘山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衡阳县辖乡。1949年属钟武乡,1950年划入第八区,1952年划归第二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改岘山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155.5平方公里,人口6.2万,乡府驻岘山街。有公路横贯乡境。辖金峰、易市、高兴、樟井、彭家、斑竹、岘山、渣冲、光辉、金仙、三联、早禾、高楼、田心、木口、霞垅、金星、星光、阳堂、秀林、雄虎、光明、大沙、栗塘、畔堰、杨林庙、三元、正堂、曾家、荣福、夭水、更楼、万山、百叶、鸭绿、藕塘、长永、金杨、日新、灵官、安福、金钟、碧崖、柏龙、石堰、譚啤⒔摺⒆显啤⑷⒙ヌā⒙瓷健⒘搿⒀艄狻?弹弦、大同、柿木、燕子5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石、石灰、静电喷涂、蓬布、预制、红砖、自来水等厂、场。农副产品有水稻、油菜、生猪、柑橘。
历史沿革:
清末、民国时期,属衡阳县钟武、乾安乡。
1949年10月,属衡阳县第五区。
1952年7月,属衡阳县第二区。
1956年,撤区并乡置岘山乡。
1958年9月,分属卫星、红星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置岘山公社,属西渡区。
1995年5月,撤区并乡,木口、檀山、碧崖3乡并入岘山乡。
2012年11月,岘山乡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