瀹潭村介绍

2019年6月,瀹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基本情况

瀹潭村距坑口乡所在地2里,面积4.97平方公里,人口3438人,经过2008年和2010年两次村级区域调整,由瀹岭坞村、瀹潭村、瀹源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地瀹潭,本村以生产枇杷、茶叶、毛竹、菊花等为主,是全国著名的“三潭”枇杷产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

宋以前村名为“药潭”北宋未南宋初时方姓迁居后取名“瀹潭”,清朝瀹潭村属于歙县三十六都,民国时属歙县薛阳镇,解放后属于薛坑口乡,1956年属于王村区坑口乡,1959年属于漳潭大公社农岗管理区,1961年属于城关区坑口公社,1984年至今属于坑口乡。

三、村名来历

村前河名瀹源。因村前新安江中有一深潭,故名“瀹潭”。

四、经济发展

该村经济支柱产业为茶叶、蚕桑、枇杷。近年来,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茶叶由采大片茶改采文优毛峰产品,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蚕桑生产不断改良,全面实行方格簇上茧,枇杷通过不断科技传授、培训、产品更新、套袋技术运用,产量产值显著提高。全村名优茶产量达19吨,产值达94万元枇杷面积1240亩,平均年产值达110万元。

四、党建工作

并村后,村级规模扩大,本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支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第三支部)。总支现有党员147人,其中流动党员8人,对流动党员均建立了联系卡,确定联系人,并每季度进行联络一次。跟踪了解党员在外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各党支部每年进行新党员发展,对每位党员一年进行一次评议,对无职党员给予设岗定责,同时进行动态考评。

五、社会建设

不断开展民生工程项目建设,2010年新建了农民体育建设场所。瀹潭渡口进行了整治,建立了标准化警示牌,加强了水上安全多项措施,渡工持证上岗。

六、新农村建设

瀹潭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工作新理论指导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瀹潭村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景区、鲍家花园、搁船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砚、问政山笋、大方茶等特产,有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徽派版画、新安医学等民俗文化。

瀹潭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黄山乡镇街道地图

黄山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