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其范围内有郑村,约刘宋孝武帝时郑思自丹阳徙居,名所居曰双桥,郑思生二子洪、渌,渌生女青洁,即汪华之母。北宋天禧年间,迁歙北律村支裔郑球回迁双桥,子孙繁衍成大族,遂以姓易双桥为郑村。后有毕、汪、李、凌、张等姓迁入。郑村之东为西溪,主姓汪,后联成一体,统称为郑村,故得名郑村镇。
2022年2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郑村镇为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0年4月,郑村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20年5月,郑村镇被命名为2019年度黄山市卫生镇村(社区)。
郑村镇位于县城西郊,距县政府所在地五公里,与徽州区相毗邻,距黄山机场30公里,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穿境而过,又是国家著名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的必经之地。全镇地势平坦,村内、村间水泥、柏油路相连接,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89人,现有耕地面积16990亩,其中水田面积14970亩,茶园209亩,桑园272亩,经果林972亩,经济作物有荸荠、茭白、甘蔗、西瓜、大棚蔬菜等,是我县重点粮产区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8元。
郑村不仅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郑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生廉洁,刚直不阿,桃李满园的名贤郑师山(郑玉),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有与齐白石齐名的国画大师黄宾虹,有布衣画家汪采白,有新安医学、杏林一葩的“喉科西园”神医郑梅涧。境内又有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有明代最早的牌坊贞白里牌坊,有建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宅和义堂,其中郑氏宗祠(郑成功祖祠)在香港友人安思远先生援助下,得以全面修缮,使之重放异彩。近两年,国家又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全国最大的盆景博览园-----鲍家花园。
个私经济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起步,目前我镇个私企业共有691家,私营企业44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机械安装、精细化工、炉具制造、家俱装璜等企业发展格局。目前发展势头强劲。
郑村镇与富堨镇、桂林镇、北岸镇、许村镇、溪头镇、深渡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镇、上丰乡相邻。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城西6公里处,为棠樾村的鲍氏家族旌表本族历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筑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组成,跨村头石板大道迤逦而建。其中三座为明代所建,四座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
鲍家花园
鲍家花园位于棠樾牌坊群边,为人工开发的景点。主要有“盆景园”(含精品园、流派园、山石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书画名家真迹、文房四宝等)、四季花园(植物景区、春厦秋科各色
歙县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郑村镇棠樾村,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绍如下: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清嘉庆年间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
歙县西园
歙县西园位于歙县郑村镇,时代为明清。西园位于黄山脚下,徽州古城歙县,练江西岸,26栋已建成的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
汪氏贞节坊
汪氏贞节坊位于郑村镇牌边村,时代为清。汪氏贞节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自唐至清,属衮绣乡贞白里。
清,郑村、西溪属二十三都。
1933年郑村为歙县第二区(岩寺)丰山乡郑村保、西溪为歙县第二区政达乡西溪保。
1944年8月,丰山乡并入潜口镇、政达乡并入义达乡。
1946年,复置丰山乡、政达乡,隶岩寺区。
1949年5月,废除保甲制,郑村归属平山乡民主政府。
1952年8月成立郑村乡;1955年12月,郑村乡并入唐模乡。
1956年,复置郑村乡。
1958年10月,隶岩寺公社。
1959年2月,设立郑村管理区。
1961年,成立郑村公社,隶岩寺区。
1983年3月,郑村公社改郑村乡,仍属岩寺区。
1992年2月隶城关工指委。
1993年郑村乡改郑村镇。
郑村镇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景区、鲍家花园、搁船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砚、问政山笋、大方茶等特产,有徽州目连戏、徽剧(黄山市)、徽州民歌、齐云山道场音乐、徽墨制作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