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洞村介绍

地名由来:

古传因地处高山环围的盘地,先人进村如入洞中,居民早出晚归俗称“返洞”,后因“返”与“粉”本地话发音相似,久经雅化故而得名。而古时粉洞名潘溪,后因村民在秋状后,家家户户有椿粉晒粉为年晚做年糕之惯。满街巷都都晒有“粉”。后称粉洞村,故此命名。

基本介绍:

粉洞村委会位于龙口镇西南部,始创于明洪武二十七年间(1395年),北与福迳,南与五福群丰,西与高明杨梅镇,东与湴蓼相邻,距江肇公路3公里。因地处高山环围的盘地,先人进村如入洞中,居民早出晚归俗称“返洞”,后因“返”与“粉”土语发音相似,久经雅化故而得名。先人以水为界,划分村仔、旧村、新村,后将“洞前”七星地和“洞尾”马头两村划归粉洞,成为了村委会的5条自然村。现分为5个村小组,分别是:新村小组、旧村小组、村仔小组、马头小组、七星地小组。常住人口781人。村委总面积3平方公里,农田面积1085亩,其中禾田515亩,鱼塘315亩,香蕉215亩,其他40亩。村内山林茂密,景色优美,有着“天然大氧吧”之称。

全村生产以种植水稻、林业为主。农林业总产值3013140元,农民人均收入3863元。近年村委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养龟与香蕉种植等其他养殖、种植业,以促进农民增收。

粉洞虽地处山区,但景色秀丽,不少奇山异水别有韵味。“猪乸脊”“鹤形髻”“三母石”三座高山,形成“品”字相对屹立,其山脚均有一溪流蜿蜒向东汇聚成河从“猪乸脊”与“三母石”的夹口流出,经由粉洞村委会流至北面福迳,农田排灌方便。猪乸脊上的石屋仔,后山的洪武帝斩崩龙,中溪源头的大石板,洞口的将军守水口和雷公蛤等形神兼备的大石,稍加点拨即可为引人入胜的景观。现谷埠“鹤山标志”飞鹤下的几块猪肝色的大石,就出自粉洞,粉洞的石头景观由此可见一斑。粉洞更是我省著名的抗日老区,为我国的抗日革命胜利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粉洞村大力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家乡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道路建设8公里多,村庄巷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全村居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而且还有公-车往返沙坪城区,极大地方便了村内居民的生活出行。而且村委会还加大对农村卫生保洁工作力度,各自然村都设有一名专职保洁员,由村委会聘请专人负责对垃圾实行集中清运、统一处理,使村庄内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粉洞村与协华村、湴蓼村、青文村、中七村、尧溪村、福迳村、那白村、四堡村、五福村、沙云村、松岗村、霄南村、三凤村、三洞村相邻。

历史沿革:

清朝年,属鹤山县古劳都。

民国时期,属鹤山县二区,1952年改属四区。

1958年,属鹤山县龙口公社,称粉洞大队。

1983年,属鹤山县龙口区公所,称粉洞乡。

1986年,属鹤山县龙口镇,称粉洞管理区。

1998年,属鹤山市龙口镇,称粉洞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粉洞村附近有华侨城古劳水乡景区、大雁山、鹤山市博物馆、梁赞故居、仙鹤湖、植亭陆公祠等旅游景点,有鹤山红茶、鹤山粉葛、龙口狗肉、马头农家盆菜、古劳银针、鹤山茶叶等特产,有鹤山狮艺、鹤山古劳偏身詠春拳、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火画扇、崖门海战流传故事等民俗文化。

粉洞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江门乡镇街道地图

江门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