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林姓来此定居,先前已有各姓居住,因邻村数水汇集于龙潭湖,故周围数村称下湖,雅称“华湖”。清顺治二年(1645),村民高廷焕在此建寨,此后设村称华湖堡,简称华堡,后改称堡内。
荣誉排行:
2019年9月,堡内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基本介绍:
堡内村位处华湖镇中心,是华湖镇称的出处,因村前原有龙潭湖,俗称下湖,雅称华湖,镇以村名。曾是原乡政府、公社和镇政府的驻地,是我镇的经济中心、市集中心。葵和路和司神路在村交叉穿过。村下辖有寨内、宫仔前、溪仔畔、西埔4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农为主、以商为辅的村庄,在华湖镇属第三人口大村,现有户数1021户,总人口6268人,总劳动力2500多人,外出打工1000多人,有耕地面积1000多亩,山地2800多亩。村民农业以种植水稻及荔枝为主。堡内村村民自古善好乐道,自发组建了一支表演性较高的华堡小犁园大锣鼓队伍。春节期间曾多次代表华湖镇到县城参加文娱活动献艺表演,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2009年,华湖堡内抛锣队,被评为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曾在揭阳电视台播出、在揭阳日报广为播道。辖区内名胜古迹有:占地面积23亩的华湖宋大峰古堂古建筑群,古堂建于明朝崇视六年(公元1633),由和平祖师分支而来,已近380年历史。同时,村中保留有较为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古寨寨内建于明朝末年,现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围墙、寨门、马路,寨中设有关圣帝君庙、城隍庙、七圣娘庙、招财庙等和明崇祯石马桥2座,以及众多的明、清古祠堂、民屋等,对此我县相关文化部门非常重视,多次着令堡内村撰写相关材料向上级部门申报为县、市、省物质文化遗物。目前,惠来县粮食储备中心、华湖供电所、华湖食品公司、华湖信用社、电信支局等均驻于堡内村。堡内市场位于葵和路与司神路交叉的西北侧,建市场一幢一层。堡内村大部分山地属丘陵或半山坡地带,可引用水灌溉面积少。村隍已有崎坑水(小二型)村民生产用水十分困难,加上农业设施落后,农业生产一直发展不前,村民收入低,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有400多户(其中100多户属1500元以下),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堡内村人多地少,人民生活用水特别困难,村民通过打井汲取地下水直接饮用,水质差,目前,有的村民还要到一公里外取水饮用。
堡内村与池畔村、新地村、坪田村、丁田村、美园村、官路村、犁集村、华陇村、先春村、华谢村、茶铺村、东福村、华宅村、溪洋村相邻。
堡内古寨
堡内古寨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堡内村,清顺治二年(1645)为防倭寇侵扰而建。古寨略呈圆形,东西走向130米,南北走向128米,总面积13200平方米。堡内古寨设东、北二门,寨门为石砖砌筑,
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林姓来此创村。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将周边的美园、红塘、宫林、永郊、犁林、犁高、塗楼、前宅、会美、寨内、宫仔前、溪仔畔、西埔合并成华堡乡。
1956年,寨内、宫仔前、溪仔畔、西埔从华堡乡中拆开自立为堡内乡,行政中心及华湖镇政府所在地设在寨内村。
1959年堡内乡又与犁集村并为犁集大队,1961年底,又从犁集大队拆开自立为堡内大队,1983年又与白塔村合并为堡内乡政府,1986年白塔村从堡内分离自立乡政府。
1986~1999年改称堡内管理区,1999年至今为堡内村委会。
周边相关:
堡内村附近有堡内古寨、世铿院、惠来海滨度假村、大南山八国风情园、金海湾植物园、神泉胜迹等旅游景点,有惠来荔枝、靖海鲍鱼、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绿豆饼等特产,有惠来九鳄舞、高跷虎狮、民间信俗(打火醮)、葵潭鹤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