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田村介绍

地名由来:

宋初期,有杨、郭、施、黄诸姓在此居住,因村东南侧塭田受海潮渗透,生长着海生植物“胶绽树”(学名海底红树林),故名“胶田”。因“胶”与“咬”潮音相近,有些土气,故取“绽”之谐音“丁”,雅称“丁田”。

荣誉排行:

2019年9月,丁田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基本介绍:

丁田村位于惠来县华湖镇南部,靠近司神路,距离县城4公里,下辖丁田、丁埔、南山岭三个村民小组,全村有732户共4875人,耕地面积1875亩(其中水田1273亩,旱园300亩),山地面积500多亩。是升级扶贫村。欧阳氏于恭宗德禧之年,公元1275年,于福建莆田县迁入潮之胶田定居,迄今已716年,之初有,杨、陈、施、卓等姓同居,至雍正一十年,它姓先后它徒。东南侧称龙潭湖,方圆15平方公里,是惠来县较深湖泊,船只可直达神泉港。西前洋生长胶绽树,被先人造为良田,故名胶田,因字音含义先属古,人丁同义,因字保留雅称古丁田,简称丁田。历史入明至解放初,拥有木船十只,搞运输业,经济以农业为主,特产甘蔗、荔枝远近闻名。2005年,市供电部门在南山岭村南侧建设了占地面积43亩的220千伏变电站一个。2007年,在各级党政和社会贤达的关心下,承蒙市政协名誉主席、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的鼎立支持和资助,村造地新建占地面积73亩的丁田慈云学校,新建教学楼2幢,建筑面积共12290平方米,并配套有关教学设施等,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2009年村投入资金60万元,铺设长1.4公里,宽46米的水泥村道,较好地改善了村交通条件。2010年投入资金68万元,新建了丁田电灌站,解决了村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提高。目前,丁田村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薏米,水果有荔枝、生柑等。



丁田村与美园村、新地村、犁集村、堡内村、池畔村、先春村、坪田村、茶铺村、华宅村、官路村、祭坑村、华陇村、华谢村、华堡社区相邻。

历史沿革:

宋初期,有杨、郭、施、黄诸姓在此居住,因村东南侧塭田受海潮渗透,生长着海生植物“胶绽树”(学名海底红树林),故名“胶田”。

因“胶”与“咬”潮音相近,有些土气,故取“绽”之谐音“丁”,雅称“丁田”。

宋德佑元年(1275),欧阳氏由福建莆田迁来此居住。

之后他姓先后迁走,村主姓欧阳,村名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将周边的五个自然村(丁埔、南山岭、内新、外新、大王)与本村合并为一个村级管理单位。

行政中心设在丁田村。

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丁田大队。

所辖六个自然村至1986年拆开内新、外新、大王三个自然村为新地大队。

1983年改为丁田乡政府,1987年又改为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至今。

周边相关:

丁田村附近有世铿院、惠来海滨度假村、大南山八国风情园、金海湾植物园、神泉胜迹、客鸟尾石笋等旅游景点,有惠来荔枝、靖海鲍鱼、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绿豆饼等特产,有惠来九鳄舞、高跷虎狮、民间信俗(打火醮)、葵潭鹤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

丁田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揭阳乡镇街道地图

揭阳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