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埠岭村介绍

西红埠岭村东南距镇政府约8公里,位于钢城区西北边沿,与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原南冶镇)接壤。村子西南2公里处为莱芜电厂,村西电厂铁路横贯南北。西即沟里水库,村北与莱城区的南北毛家庄、田家铺以及新汶矿业集团南冶煤矿相接村东与东红埠岭村紧紧挨在一起,东北是西港煤矿宿舍区及验货台村,往南l公里是颜庄镇木头山村。全村现有222户,668口人,耕地195亩,岭地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

1990年7月所立村碑记载:西红埠岭,明朝洪武年间段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一条红黏土两端,故名西红埠岭。

西红埠岭的隶属几经变迁。据史志记载:民国初年,西红埠岭属颜庄区当峪乡,乡政府设立在红埠岭;1940年后,先后划归南冶区、汶阳区;1950年,又划归当峪乡及南冶区;1969年后划归颜庄人民公社、颜庄办事处、颜庄镇。

西红埠岭以段姓居多,其次为张、毕、吴、秦姓。村民不分姓氏,不分远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诚实,忠厚传家,世代繁衍。

红埠岭村有很多人很早就参加革命。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段伦太兄弟俩。1946年至1947年,匪患猖獗,西红埠岭村出了个“杀人魔王”段明远,专门杀害、掳掠0员及其家属,受害者不计其数。本村0员段登祥、段明资及张其玉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被他杀害。解放后段明远不知去向。

建国后,西红埠岭与东红埠岭、木头山、邱家屋同为一个生产大队、互助组、高级社,大家一起生产劳动,关系十分融洽。特别是村里的杂耍班,在附近村庄非常有名。其中骑担子、踩高跷节目令人叫绝。1961年,各村独立。

1970年至1974年,村里钻井数眼,修建了多处扬水站,最高的达18米,现在大多被毁。建国前后,这里岭上遍植桑树,养蚕户多,山楂、柿子也较有名气。1958年至1966年,各类经济树种被砍伐一空,栽种起了地瓜及粮食作物,但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本地流传这样的顺口留:“红埠岭,叮当响,地瓜干子当细粮,鸡腚眼子是银行。”沟里水库和电厂铁路的修建,占去了洼地300余亩,村民生活更加艰难,吃统销粮。直到1982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们才彻底摆脱了“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的局面。村民的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正在全面奔向小康。

红埠岭人特别重视教育。清末,红埠岭人就创办了学堂。据92岁的段伦奎老人回忆,他小的时候就在红埠岭学堂学习。1950年,学堂改为红埠岭小学,当时教师只有一人。1952年,小学改为红埠岭完小,是紧随颜庄完小之后的一处完全小学。当时包括莱城区的吊鼓山、对仙门两村在内的14个村的学生来这里读书。1968年,该村教师全部回到家乡任教,完小也开办了初中。对仙门、吊鼓山的学生也结束了到红埠岭上学的历史,但其余部分单位的学生还是到这里上完小、初中。1974年,许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小学,红埠岭完小也因生源广、教师多而分村建校。西红埠岭完小成了名副其实的联办中学。1980年,东西两红埠岭又因生源不足,而合并成立了如今的红埠岭联办小学。

西红埠岭村人老实忠厚,勤劳肯干,注重文化素养,是远近闻名的教师村。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共有28人任大、中、小学教师。自高考制度恢复后,共有18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该村也是老寿星之乡,90岁以上还健在的现有3位,80岁以上健在的有25位,村民们尊敬老人,老人们安度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红埠岭村人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西红埠岭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

西红埠岭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济南乡镇街道地图

济南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