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阳村位于莱芜政府的最西南角,新莱交界之处,距牛泉镇政府南10公里,笔架山的西端,凤凰山的前麓。有350亩耕地,200亩山林,现有人口586人。
东凤阳村民国初年属第五区(凤左乡);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新甫县区云凤乡;解放战争时期隶属莱芜县圣井区凤阳乡;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后至1955年加入初级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东凤阳、西凤阳、任家庄合为一个大队(称凤阳大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隶属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后,隶属牛泉办事处;1985年至2000年划归圣井乡管辖;2001年撤乡并镇后,隶属莱城区牛泉镇。
据考证,该村始建于明代。最初以贾氏为主,故名贾家庄。到明末清初,兵荒马乱,贾氏流落去东北。李氏从八里沟迁至本村,以李程两氏为主。另有秦、张、卢三姓。清乾隆年间,以凤凰山而命名,因村在山之阳,名凤阳。凤阳有两个自然村,此村居东,故名东凤阳村。清朝盛期,该村出过两个秀才,程文、程武。原程家林里有石碑作证,可惜石碑在60年代毁坏。李氏出过一科武举,名曰“伍元”,相传一大缸清水,约重五六百斤,他紧紧腰带,一个箭步,把缸端起,能离地一尺。村正中,有两个大门:南门、西门。门原先是两层,多年失修只剩一层。西门早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掉修了炼铁炉。南门还有一层,完整无损。两门的中间,有一条拐尺样的街,东、北不通。此街里有十几户人家。在清朝末期,荒乱年间,一有风声,全村人可都搬至此街居住,大门一闩,坏人插翅难进,人们在里边安然睡觉,可保万无一失。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村民在中国0的领导下,为争自由,浴血奋战,1937年就有3人加入中国0。李瑞华,在1939年曾任新甫县的指导员,牺牲于淮海战役。李道三,1942年曾任新甫县的区委书记。解放后一直工作在济南,1980年逝世,骨灰放于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李西录,20世纪40年代初,担任新甫县的区团委书记。解放后,任兖州县县长。该村有8人死于战火之中。李子欢、程俊山,1947年当兵,不到三个月就牺牲在战场上。
该村村不大但名扬四方,原因是有革命的光荣传统,保护了不少革命老干部。在1939年日本鬼子在新泰单家庄安据点,离东凤阳村二里之遥。打日本解放单家庄的总指挥廖容标司令员,武中奇、洪涛等就在该村双门之内的拐尺街上开会、集合,研究作战计划。这次打单家庄,牺牲人太多,廖司令犯了错误。同志们都说打,他却坚持说服、教育、争取,整整拖了一天。鬼子在望反岭的援兵已到,我军寡不敌众,损伤惨重。光一个泰安独立营一百多人(此营当时赫赫有名,使敌闻风丧胆)在吊膀子崖下边的柿子园内展开了血战,肉博了几个小时。从下午四点一直到第二日天明,战争结束了,独立营所剩无几。
1942年日本鬼子搞蚕食,对上八庄进行大扫荡(上八庄是指现在的八个自然村)。敌人是见人就杀,一个不留。农历七月十八这一天,该村死伤l3人,老人李淑俊、念林之母、西荣之妻、张氏0都死于敌人的枪口之下。年轻的冯涛与鬼子硬拼,被敌人大卸八块。革命的热血,青春的热血,在晨雾中飞溅……
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有了自己的新政府。1950年第一任书记是程俊延,李光恒任村长。1954年青年书记李淑迎第一个报名到东北开荒,带领全村30多人,临走前打水井一眼,作为纪念。1955年与任家庄西凤阳合为一个单位,支部书记程俊岭,20世纪70年代是李淑芳。1984年又分为三个行政村,初任书记李念忠,现任书记李子合。1992年,在降鲁山右侧,红山子的山腰,青石与红石的交界处,钻了一口机井。不管天涝天旱,电门一开,清凉甘甜的泉水由山上直流入该村的每一个角落。而今,家家有电视,130户人家大部分安了电话,成了电话村。小青年上坡干活,腰中大哥大,口袋里收音机。1999年该村的李鹏就考取了研究生,在云南昆明跟着法籍的老师搞科研。这几年大学生就有十几名,本科生三名,中专生更多。
此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在小盆地中,是真正的风水宝地。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东凤阳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