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宅村位于莱城以西约17公里,杨庄镇东南3.5公里。村东为杨庄镇风凰官庄,南为辛泰铁路,西为杨庄镇罗家洼村,北为杨庄镇前郭庄村。地处丘陵,现有耕地2286亩,410户,1160人。
据村中关帝庙碑记载,明正统年间,胡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官庄取名,冠以姓氏,曾名胡家官庄。后改称胡家宅。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公议乡•胡家宅”。1955年秋,胡家宅村加入了初级社,全村分为两个社,即建国社和爱民社,建国社由李万信任社主任,爱民社由边学辰任社主任;1958年秋,建国社和爱民社联合组成一个高级社,后称胡家宅大队,有8个生产队,李万信任书记,边学辰任队长,隶属于鲁西人民公社;后鲁西公社与方下公社合并为方下公社;1959年,胡家宅大队又隶属于杨庄人民公社;后杨庄公社先后更名为办事处、镇,隶属关系未变。
今胡家宅之胡姓已失传。村中多为李、边、张、亓、陈、苏、范、蔡、景等姓,大都世代以耕种为主。
胡家宅村有很多人从事革命。解放战争期间,0地下党员鲁程尼是本村的第一位革命烈士。1946年10月,他在寨里镇大下村秘密进行党员培训会议被汉0告密后遇害,当时他是村里未公开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许多人踊跃参军赴战场。其中边振安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李孝芳、李孝展都曾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胡家宅村历来是长埠岭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20世纪60年代初,就为管区驻地,称为胡宅管区,管辖周围的四官庄(凤凰、太平、孟家、梅家)及龙尾村、司家岭、大桥、小桥、闫桥等村。李宗亭、杨荣杰、燕卫琛、张连和、亓全玉等曾任管区书记,现陈贵基在任。80年代中期,胡宅管区曾一度改为胡宅乡(那时杨庄镇称杨庄办事处),后撤处并乡,胡宅乡又改为胡宅管区,至今。
20世纪60年代初,杨庄供销合作社在胡家宅村建立胡家宅门市部,成为长埠岭一带的“购物中心”,主营柴米油盐酱醋布匹等日用品,大大方便了周围的人们。改革开放后,由鲁继强承包,进行日用品的批发零售,效益十分可观。1996年九月二十八日,建立胡家宅农贸市场,每逢三、八日大集,每年都举行一次为期5天的物资交流大会,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而且繁荣了经济。
胡家宅村历来重视教育,崇尚文化。1955年将原有庙堂改为学堂,1972年又投资重建了胡家宅小学。1983年,将校址迁往村东。1967年,胡家宅村联合周围四官庄等村建立了胡家宅联中,徐凤寅为联办中学第一任校长。1997年,合班并校并入杨庄中心中学,并在其原址基础上建起胡宅联小。自建国以来,村里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40名大学生,鲁传会是村里第一名大学生。
胡家宅地处丘陵,水资源十分匮乏,遇上干旱之年,庄稼就会颗粒不收。1977年,在村东南角建起了一处水坝。水坝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20米,占地44亩,一次可蓄水7万方。坝以北修建了高达5米、长约500米的扬水站,并在水坝以西建修了一条横跨南北的暗渠,使北部800亩粮田得以灌溉。80年代中期,修建了一条东西长约300米的暗渠,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耕地的灌溉问题。现在村东的水坝除了蓄水外,还进行了水产养殖,由村民边荣水承包,每年光水产养殖一项就可获利2万余元。1976年在村西建立了胡家宅大队副业,主要以加工、经营铁钉、座垫、风筒、棉花为主。这些产品曾销往天津、济南、泰安等地。厂房后是油坊,主要加工豆油、棉籽油;改革开放后,由村里的边林培承包,效益不错;后由一外地人承包,因管理不善,现已停业。
近几年,胡家宅村搞种植业调整,成为杨庄镇植桑养蚕比较早的专业村,连续10年户均1亩桑,仅此一项,全村每年收入600多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1995年夏季,60多岁的村民李孝正承包土地近20亩,向国家贡献粮食3000公斤,成为莱芜市受省政府表彰的四个售粮大户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承包土地在10亩以上的户达到了60户。村里根据本村实际和土地优劣情况,把全村土地分成了三大片:村北水浇条件比较好的800亩土地拿出600亩给种田大户承包,并配置8眼配套机井;村东现有桑园400多亩;村南岭地和雪野水库干渠两旁为蔬菜瓜果种植区。村民还种起了姜、蒜等经济作物,效益也很好。胡家宅村还发挥粮多、草多、秸秆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早在1994年该村就被莱城区政府命名为“养殖专业村”。全村涌现出了像鲁永民、鲁传忠等养鸡、养猪专业大户。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村办企业中的“上班族”。许多居民在村东建起了自己的新房,目前,村东已形成了以二层小楼为主的新格局。勤劳的胡家宅人民正阔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胡家宅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