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泉村介绍

尚家泉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在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5公里处,地处丘陵。北临吕家河,西南是莱城电厂,东接大洛庄。现有耕地200余亩,村民63户,216口人。

据《吕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吕姓由青杨行村迁此,尚姓早居。因村中有泉,冠以姓氏,故名尚家泉。清朝中后期,尚氏家族迁往他乡,颜姓、吕姓由附近的口镇,吕家芹村迁来,至今大都在此繁衍生息。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石臼,是立村较早的标志。现在尚家泉无一人姓尚,但村西的尚家大林,是尚姓在此居住的历史见证。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王善保•尚家泉”。《莱芜市志》记载,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全县划分10个区,尚家泉属口子区辖;1945年10月,恢复原莱芜县建制,全县划分13个区,尚家泉属矿山区;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尚家泉属城关公社;1985年撤公社建乡镇尚家泉属张家洼镇,后又改镇为办事处尚家泉又属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尚家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1926年莱芜成立第一个0党组织不久,经支部书记吕若侃介绍,吕书芳是本村最早的0员,后来颜士增、吕际儒、吕英利先后秘密加入中国0,并成立党支部,负责人颜士增。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开展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动员老人,妇女、小孩为部队送情报,供衣供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多名有志青年积极参军,有一幕幕母送子,妻送夫的感人场面,广大青年浴血奋战,奋勇杀敌,其中,朱茂川后在保卫吉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解放前夕,本村的0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动员群众打土壕,分田地,搞土改,减租减息,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尚家泉人响应党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修水库、筑水渠、大搞水利建设,村中许多劳力积极参加雪野水库,大冶水库的建设,并修筑自小洛庄至村南的深9米,长500余米的地下渠道,引雪野水库,大冶水库的水经二级提水灌溉村南大部土地。后来,因青杨行水库的建成,主要引用青杨行水库的水来浇灌。为了弥补水源的不足,2000年冬天,村民投款9万余元修建了一个长30米、宽10米的方塘,现已基本利用起来。1999年,尚家泉人自己动手,在村东南修建机井一眼,开始饮用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尚家泉地处丘陵,地势高低不平,在解放前交通十分不便,生活极其落后。据说当时有不少的村民讨饭。解放后,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尚家泉人在党的领导下,勤劳致富,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意识增强了。由于新建电厂的占地及农业结构调整,尚家泉人充分利用离莱城近、离矿区近的优势,大量种植蔬菜,并进一步发展了养殖业及林业。目前大型养殖专业户有毕敬昌、颜兵征等九家,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

尚家泉人在致富的同时,也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村中早已架设了电线,装上了电灯,家家有电视,户户有电话,如今的尚家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电话村”。村中有“大黄河”货车一辆,三轮车、拖拉机10余辆,综合服务部两家,基本满足村民生活的需要。全村已接近一半建有前出厦,后出厦房屋,尚家泉人生活水平一步一个台阶。

勤劳勇敢的尚家泉人,用高尚的人格谱写了自己艰辛的昨天,以勤劳的双手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今天,他们合着时代的节拍,凭着聪明和智慧正在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尚家泉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尚家泉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济南乡镇街道地图

济南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