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静升古名旌善。据说晋国大夫介子推偕母隐于绵山,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复出而火焚森林,介子推母子罹难。文公悔之不迭,誓要“志吾过,且旌善人”,旌善村由此得名。在当地方言中,“旌善”和“静升”发音相同。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静升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2017年8月,静升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4年7月,静升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0年3月,静升镇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03年10月,静升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3年9月,静升镇上榜第一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灵石县辖镇。1958年设静升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5公里。108国道过境。辖静升、旗介、集广、尹方、苏溪、南浦、南原、草桥、后沟、帅家山、柳树原、靳断墕、椒仲、史家山、核桃洼、土黄坡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焦化、运输、建筑等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蔬菜。古迹有商代墓群,苏溪村的资寿寺、文庙、文峰塔、魁星楼等。
静升镇位于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处,东屏绵山、西望汾河。静升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荟萃之地、商贾云集之所,静升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境内景区景点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相得溢章,省道东夏线和大运高速路穿境而过。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同年又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2006年以来,先后荣获“山西省环境优美乡镇”、“山西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西省新农村致富技术培训百强乡镇”、“山西省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3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21年,灵石县撤销马和乡,整建制并入静升镇。以原马和乡和原静升镇的行政区域为静升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静升村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在……
灵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堪与州县文庙相媲美的乡村文庙。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
旌介遗址
旌介遗址旌介遗址(第四批国保)时代:商地址: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东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东,绵山西坡,汾河东岸。西南距灵石县城约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遗址外,还分布有新石器、东周及汉代以后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
静升村王家祠堂
静升村王家祠堂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中。为旌表王氏家族第十五代后裔王梦鹏建,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2.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石牌楼、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