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镇介绍

地名由来:根据虎林的“虎”字派生得名。有收复祖国江东失地的意思,国人将对岸”呢吗口”比作马,将我岸比作虎的头,喻虎吃马的意思。

2014年7月,虎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虎头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1年7月,虎头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位于虎林市东部65公里处,西通庆丰农场,东连珍宝岛乡,与俄罗斯伊曼市隔江相望,全镇国土面积960.17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0人,辖下10个行政村,境内有市属四场,月牙良种场、奶牛场、林场和渔场,1998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省级旅游经济贸易开发区。1984年3月7日撤区建镇,改为虎头镇,辖内10个行政村;1996年1月,原新兴乡并入虎头,行政村增至17个;2000年行政村撤并,17个行政村又重新并为10个。我镇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升温快,多大风易旱;秋季降温迅速,多雨易涝,早霜。从总体上看,气候特点适宜于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和各类蔬菜瓜果等的生长。由于地处新虎涝区,地貌类型以滨江低平原为主,土壤类型以白浆土、沼泽土和河淤土等为主。全镇土地总面积672856.5亩,其中,林地38646亩,牧草地114900亩,耕地26万亩,人均41.3亩,是全市的4倍,全国的20倍。土地块大连片,平坦肥沃,便于机械化耕作,境内有1江3河2泡,水域185386.5亩,地下水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水田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里的生态条件优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既是国家的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的鸟类保护区。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和黄鱼、甲鱼、大马哈等名贵鱼类和水产品。每年4月,清明前后,乌苏里江“冰排”一动,鲜鱼上市,游人便骤然大增,虎头也跟着热闹起来。这里还是山产品的天然宝库,既有獐、狍、野鹿、成群的野鸡和黑熊、猞猁等野生动物,又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黄柏等中草药和薇菜、蕨菜、刺嫩芽等40余种山野菜。整体上看,我镇的经济属资源型经济,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镇在经济发展中以下优势表现明显: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人口压力较小;二是开发晚,污染轻,适于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相关产业;三是农业机械化力量强,土地连片,适于规模开发;四是草原面积大,适于放养各种食草动物;五是水域面积大,有利于开发渔业资源;六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对俄边境优势,生态环境好,有利于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联合发展。

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及博物馆

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是在1934年--1939年间,日本关东军动用十余万中国劳工和战俘修筑的,成为日本在中苏、中蒙边境秘密修筑的17处筑垒工事之一。该要塞分布在虎林市虎头镇西北群山之中

历史沿革: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立屯落。

清咸丰九年(1859),在呢吗口设“卡伦”,遂称“卡伦屯”。

清宣统元年七月(1909),奏准于呢吗口设治,称呢吗厅,翌年5月改为虎林厅。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5月,将虎林厅改为虎林县,呢吗口为虎林县城。

1938年7月1日,伪虎林县公署迁驻安乐镇(今虎林镇),原虎林县城(呢吗口)改称“虎头”。

1939年8月,实行“街村制”,设虎头村。

1946年为临江区政府驻地。

1948年将临江区改为虎头区,仍为区政府驻地。

1949年6月,改称第六区。

1956年2月,并村划乡,设置友好乡。

1958年9月,改称友好人民公社,同年11月并入八五一农场。

1962年2月,场社分开,划归虎头森林经营局。

1965年3月,设置虎头区公所,后称虎头区公社。

1984年3月,撤销虎头区公社,改设虎头镇。

1996年1月,新兴乡并入。

虎头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鸡西乡镇街道地图

鸡西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