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陆,故曰茌平。
2021年8月,茌平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91位。
2021年9月,茌平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茌平区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茌平区人口数量为51.76万人,位列聊城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90位。
2021年3月,茌平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77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茌平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茌平区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茌平区属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聊(城)德(州)济(南)三市交界处。现辖14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端产业聚集区,88个社区、新村,面积1003.4平方公里,人口57.21万。茌平是全国知名的“铝城枣乡”,拥有全国实力百强县(区)、全国地级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项评价先进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生态文明县等26个国家级称号,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山东省生态示范区、省级卫生县等26个省级称号。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时置县,因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著名纵横家鲁仲连、二十四义之一鲁义姑、唐初名相马周、宋代医学家成无已、明代状元礼部尚书朱之蕃、康熙老师王曰高等历史名人都出生在这里,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都曾在此留下征战杀伐的足迹,境内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圆铃大枣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茌平东距济南60公里,西距聊城市20公里,309国道横贯东西,105省道连接南北,济聊高速公路、济邯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紧侧县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聊城机场、郑济高铁和济聊一级路的建设使用,茌平区海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凸显,出行更加便利,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产业集聚,基础雄厚。茌平具备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支撑,已逐步建成以信发集团为代表的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金号织业为代表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华鲁制药为代表的制药产业集群和以信力达木业为代表的木地板加工产业集群。随着这四大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并通过产业链条的前延后伸,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茌平已逐步成长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电解铝、PVC生产加工基地,织制品、大输液、大枣、食用菌、木质板生产基地;拥有斯太尔等大型运输车辆近万余辆,是全国大型交通物流运输基地。
资源充裕,物产丰富。茌平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沃野平畴。淡水资源充足,水利条件便利。全区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多达700多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林果、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特别是圆铃大枣作为历代贡品,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鲁西黄牛、南莲池十孔藕、黄花菜、香椿菜,以及草编、柳编、条编等工艺品也久负盛名。
历史沿革:
夏、商属兖州。
西周属齐国。
秦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今韩集镇高垣墙村)。
西汉末王莽时期,改茌平县为功崇县。
东汉建武元年(25)改功崇县为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
三国时为魏地,属冀州部平原郡。
晋、南北朝治鼓城(今乐平铺镇土城村),属济州部平原国。
后魏属济州部平原郡。
北齐并入聊城县。
隋初复置茌平县,治兴利镇(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属贝州清河郡。
隋末并入聊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
贞观元年(627)并入聊城县。
金天会八年(1130)复置茌平县,治今城,属山东西路博州。
元属东昌路总管府。
明、清属东昌府。
1914年属东临道。
1925年属东昌道。
1928年改属山东省政府。
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0年1月建立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至1946年11月,先后属鲁西区第三(卫东)、第四(运东)专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九、十六专区,冀鲁豫行政区第一、六专区。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6年3月博平县撤销,并入茌平县。
1967年属聊城地区。
1997年8月属聊城市。
2019年6月,撤销茌平县设立聊城市茌平区,属聊城市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