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九龙塘村被命名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
1地理、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及人口资源状况
干汊河镇九龙塘村位于镇西南,距干镇7公里多,西北与棠树乡交界,西南与万佛湖接壤,南与本镇七门堰、朝阳两村相邻,东北与本镇莲墩、洪宕两村毗邻,省道317线侧南穿过,长达4公里。西南为丘陵山区,以东北为平畈地区。全村地势起伏较大,海拔最高为148.5米,最低为31.9米。于2005年由九龙、塘堰两村合并为九龙塘村,全村27个村民组,828户,3201人,劳力2130人,村民代表65人,党员62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9亩,林地面积1722亩,水域面积452亩。
1.2自然条件
农业气候:扶贫推进村属杭北灌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多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和水资源配合较好,年平均气温在12.9-15.6度,无霜期225天。
水资源:根据舒城县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3.5毫米,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和年内各月份降雨量差异大,最多年份降雨量1882.1毫米,最低年份降雨量为704.6毫米,相差2.67倍。从降雨季节来看,五、六、七、八月份为最多,占全年50%以上。
土地资源:该村土地大部分为瘦薄的黄粘土及少量的砂壤土。由于该村地势起伏大,部分为杭北灌区达到自流灌溉,部分为丘陵山区,丘冲田从杭北水系提水灌溉,扬程近20米,不论是自流灌溉或是提水的灌溉输水渠道,渠道不配套,原建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渠道破烂不堪,跑水漏水比较严重,是造成农作物受旱、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进村搞好输入渠道整修、配套、节水防渗等措施,保证作物的需水量,增加土壤的有机含量,是促进粮食优产、高产的根本措施。
生物资源:该村位于龙河水库下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资源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有油菜、小麦、棉花等多个品种;林业主要有杉树、意杨、板栗等;家畜家禽有牛、猪、鸡、鸭、鹅等,水产有鱼、虾等。
2经济发展现状
全村集体收入很少,唯有林场150亩杉木成材,还要和群众分成,另外还要达到林业部门的批准,少量的间伐,还有管理员的工资;集体栽植的115亩板栗才开花结果,收入很低。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单一的水稻、油菜、棉花,刚刚才开花结果的板栗收入。
劳务输出。全村劳力2130人,输出1107人,占总劳力的52%。全村2007年人均收入920元,其中困难户13户47人,低收入17户47人,贫困率占全村总人口的2.9%。
3教育、卫生现状
全村现有两个教学点,1-2年级以下的小学生54人,老师5人,三年级以上并为邻村莲墩小学和七门堰小学就读,全村中小学生340人,儿童入学率达99%,其中贫困中小学生21人。全村个人行医分别为九龙1处,塘堰1处,但新街有一所卫生院,基本上解决群众小伤小病及时就医问题。
4优势与劣势分析
4.1种植业资源
农村物:主要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生产为主,还有油菜、棉花等。农业收入见下表:
农业:全年合计农作物毛收入222.92万元,自给率占商品率82%,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费等计113.638万元,实际纯收入109.282万元,平均每人纯收入341.4元。
林业:林场面积260亩,成材林150亩,每年间伐折合面积10亩,每亩200棵,每棵平均40元,计8万元,平均每人纯收入25元。
经济林:国家的政策机遇,230亩的丘岗荒坡地全部栽植板栗,刚开花结果,收入很低,每亩平均产200元计4.6万元,国家每亩每年补贴230元,计5.29万元;国家政策之前栽植板栗270亩,平均每亩产500元,计13.5万元,三项合计23.39万元,平均每人纯收入73元。
4.2养殖业资源
主要养殖猪、鸡、鹅、鸭、鱼等,猪200头,每头纯利300元计6万元;鸡1000只,每只纯利5元计0.5万元;鹅100只,每只纯利10元计0.1万元;鸭1000只,每只纯利5元计0.5万元;鱼年产5吨,每吨500元计0.25万元,合计收入7.35万元,平均每人纯收入23元。
4.3劳动力资源
全村劳动力2130个,输出劳力1107个,占全村总劳力52%,外出劳力大部分在江、浙、上海等省、县、市,主要从事瓦工、木工、漆工,他们在外打工,多数水平不同,最多的年纯收入5000元左右。
4.4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全村住房面积8.1万平方米,平均每人约25.3平方米。住房结构少部分为二层楼房,大部分为砖瓦结构的平房,仍有1%左右的草房。家电品种有电视机780台,电冰箱52台,空调98台,享受低保101人(含五保户)。
九龙塘村附近有万佛湖、舒城万佛山风景区、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纪念馆、舒茶纪念馆、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舒城启德文化院等旅游景点,有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舒城贡席、皖西白鹅、舒城黄姜、万佛湖鳙鱼头等特产,有绿茶制作技艺(舒城小兰花)、舒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竹编(舒席制作技艺)、小调胡琴书、淮河柳编工艺(霍邱柳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