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凤山镇因镇人民政府附近有一凤凰山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凤山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杨老鸡场,石板盖房,老奶烤酒,老者熬糖”,这首流传民间的古老歌谣,唱的是位于福泉市东南部的文化古镇——凤山镇。
凤山因境内香炉山而得名,香炉山远看似鸡头得名鸡场,因鸡为凤,故而得名凤山。
凤山位于福泉市东南部。距离福泉市区23公里,东抵凯里市炉山镇,南临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西连马场坪办事处,北接陆坪镇,地域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地处长江流域,地形主要为山地。共拥有耕地29668亩,其中田16600亩,土13068亩。
全镇共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人口24483人,居民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彝族、畲族、仡佬族等,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60%。
镇境内交通便利。306省道湘黔公路横贯镇境,炉碧大道及麻兴州际公路横穿镇南部,可通往州内各县市和黔东南州凯里、麻江等市县。距凯里西站(铁路货运物流园)仅10公里,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历史文化悠久,是座名副其实的古镇。司马迁《史记》中提及的夜郎国都城,据考究就是今天凤山竹王城杨老一带。镇内有竹王城、杨老驿站遗址、皋阳桥、冬青大桥、文昌塔、和尚塔、石碉等人文景观,以及翁阳水库和大石板、龙吃水、鱼洞河水电站等自然风光。其中竹王城、竹王园一带是福泉境内一大风景区,是人们访古寻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还有以古老神秘著称的苗族“板凳舞”等节目闻名的葛洞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以及以花期长、色泽艳丽、具有三千年多年历史的萱花“茶花王”,险峻清幽的团滩河自然风光;深长幽远的喀斯特溶洞——棺材洞;正在茁壮成长的国家长防林工程——兴隆楠竹基地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贵阳、都匀、凯里、麻江等地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民族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吃新节”等。相比福泉各处,较为独特的是凤山正月耍龙灯活动,独特之处一是所扎的牌灯比其他地方的都要高,独具匠心,二是有“烧龙”的习俗。每年正月,农民耍龙队就组织扎龙,先在自己的村寨“亮灯”,然后再抬龙到各家各户祝福平安。龙灯每到一处都要接下灯帖,主寨放炮,对龙烧花。龙灯到处,锣钹震天,鞭炮震耳,烟花交织,观者人山人海,很是壮观。
凤山镇属亚热带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镇内河网密布,为凤山镇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因而凤山镇历来又是全市主要粮油蔬果产区之一,素有“福泉菜篮子”的美称。农作物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籽、花椒、大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等大牲畜养殖为主,同时林业经济比重逐渐增加。现如今,随着凤山镇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凤山镇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经销模式初现,有羊昌河的菜油、金凤村的蔬菜、竹王城的黄粑、黑木耳、虫草、红米等产品,这些产品正逐渐成为凤山镇农业新名片。
镇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储量大、易开采的铁矿、重晶石资源著称。铁矿可开采量达1100多万吨,品种有硫铁矿、褐铁矿及磷铁矿,主要分布在三根树村和哲港村一带;重晶石矿藏量约250万吨、主要分布在三根树村和葛洞村。境内还有硅矿、原煤、铝矾土等多种矿藏,原煤藏量55万吨,其余资源的储量正在探测中。
今日的凤山,已从原来的纯农业乡镇发展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并驾齐驱发展的综合型小镇。凤山镇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紧扣州“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市“T轴八园”空间发展布局,以“团结奋进、敢为人先、干事创业、诠释感动”的凤山精神为引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力争上游,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镇党委、政府结合凤山实际,围绕“1234”(即立足“一张蓝图”——凤山园区规划,依托“二个平台”——“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配套,通过“三化联动”——工业拉动、城镇带动、产业推动,实施“四大工程”——组织建设工程、产业致富工程、环境提升工程、民生改善工程。)工作思路,拟提出“一园六区”(一园:陶冶产业园;六区:即三根树中高端陶瓷产业区、哲港菱铁矿冶产业区、兴隆街重晶石精深加工产业区、金凤(羊昌河)蔬菜产业区、竹王城(凉水井)生态旅游区、文昌商贸聚集区。)的园区发展思路构想,深度发掘各类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奋力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特色小镇!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五区公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凤山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凤山联保改为凤山镇。
1958年,设凤山、冬青2管理区,属马场坪公社。
1961年,改设凤山公社。
1984年,凤山公社改为建凤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