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位于克山之东。故名。
克东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8°02ˊ,东经126°15ˊ,位于县域的中北部,距县域南端的乾丰镇27.5公里,距县域北端的宝泉镇15公里。东邻玉岗镇,西接金城乡,南与润津乡毗邻,北与宝泉镇相连。
克东镇原名二克山镇,民国4年(1915年)克山设治局衙署设在此镇,因治所附近有双山并峙,俗称克尔克图山(喀尔喀勒图山)简称二克山,因山命名。民国18年(1929年)二克山镇由克山县划出,在此建立克东设治局。日伪统治时期,设伪县公署,此镇改为中保区。1945年解放后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改称为城关区,1955年改为克东镇。
克东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级党政、群团、司法、武装等机构均设在克东镇内,组成行政中枢。镇内集工商企业、文教、卫生、饮食服务和各种购物场所为一体,属省级小城镇。克东镇不靠铁路沿线,距宝泉火车站15公里,202国道纵穿南北,302省道横贯东西,在镇中心交叉而过,公路交通便利。
1986年行政区划总面积61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667.8公顷,1986~2003年克东镇设保安、中兴、庆祥、春和4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进行城镇街道改革,将原4个街道办事处更名为保安、中兴、庆祥、春和4个社区。1986年,全镇所辖5个村民委员会,即兴旺村、四季村、双合村、双胜村、兴发村,8个自然屯,10个村民组,1992年合并为9个村民组,5个村合并成3个村,即四季村与兴发村合并为四季村;双合村与双胜村合并为双合村,合并后镇所辖兴旺、四季、双合3个村。2001年5月3日,根据克东编发[2001]1号文件,核定克东镇人员编制64名,其中行政编制36名,事业编制24名,工勤编制4名,镇机关领导职数4名,事业单位领导职数5名。2001年,新一轮改革将原兴旺村、四季村、双合村合并成兴盛村(实际2003.8合并到位)。2004年将原润津乡的万发村、名山乡的致富村、城东村、光明村划入克东镇。全镇所辖兴盛、万发、致富、城东、光明5个村。到2005年全镇所辖4个社区、32个居民委,5个村、26个自然屯,37个村民组,总户数21268户,其中农业户2660户;总人口54204人,其中农业人口10283人;在总人口中男27916人,女26288人,出生人数452人,出生率0.84%;死亡人口数198人,死亡率0.37%。全镇居住着汉、满、蒙、回、苗、鄂温克、朝鲜、达翰尔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
历史沿革:
原名二克山镇。
中华民国初年,隶属讷河县管辖。
1915年3月,于二克山设置克山设治局(8月改为县),同年9月,克山县署迁驻三站后,始称二克山镇,改隶第二区管辖。
1929年12月,克东设治局成立后,二克山镇成为治城。
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改局为县”,二克山镇初为克东县中保,1939年改设克东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克东区,1949年改为第一区。
1955年设置克东镇。
1958年9月,改称克东镇人民公社。
1980年恢复克东镇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