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沿用改制前的南水村名,位于南水社区,故名。
2019年9月,南水社区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一)南水社区的基本情况
1.地理状况
南水社区位于蛇口街道办事处辖区西北部,东起公园南路转蛇口新街转石云路,西至水湾路,南起南水步行街,北至招商路,占地面积0.45平方公里。
2.人口及其成分
截止2013年9月,南水社区总人口为11796人,其中户籍人口1289人,占10.9%;暂住人口10507人,占,89.1%。从数据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主要由个体工商户和上班族构成。
3.社区单位机构
除南水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居民住宅楼188栋,楼宇面积达10万平方米,商业街3条,商铺435间,幼儿园1所,银行2家,宾馆5家,卡拉OK1家。
4.社区历史文化特征
姊妹节。姊妹节是南水传统的节日,每年的12月25日南水的外嫁女都回“娘家”和南水社区姊妹欢聚一堂。目前,姊妹节已经顺利开办了13届。
老年客家文艺队。南水社区文艺队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2009年9月,文艺队代表南水参加南山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合唱比赛;还参加深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合唱音乐会,并在深圳卫视现场直播。
南水姊妹节和南水客家山歌队已经被列入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明卫生村。南水村曾被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的荣誉称号,也是南山区首个被评为深圳市市容环境卫生“标兵村”的城中村。
5.社区居民服务设施状况
社区内有图书馆一个,书籍5000余册,报刊份数16份,体育设施基本没有。
6.社区服务对象情况
社区内有育龄妇女3357人,其中流动人口3003,占89.4%,户籍人口354,占10.6%;0-14周岁的儿童共1723人,其中流动人口1532人,占88.9%,户籍人口191人,占11.1%;15-25周岁居民共1024人,其中流动人口占87%,户籍人口占13%;60岁以上老年人741人,其中流动人口占75.4%,户籍人口182人,占24.6%。
社区特殊服务对象:居家养老对象3人,80岁以上的19人;孤寡老人0人,低保1户,残疾人13人,其中6人精神残疾,6人肢体残疾,1人智力残疾。
(二)南水社区工作站基本情况
社区工作站有站长1名,副站长2名,专干7名,另外还有协管若干,负责社区内网格的管理和服务。站内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作有效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行政0的需要。
(三)南水社区服务开展情况
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讲座,组织消防演练。在助残活动中,及时走访了解残疾人的情况。在宣传方面,利用科普长廊、文化宣传栏宣传卫生知识,共筑卫生家园;宣传计生知识,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让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在扶助就业的工作上,开展4050灵活就业,鼓励就业人员自主创业。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各式各样的康娱活动,如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姊妹节”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有客家山歌队、舞蹈队等草根组织。2009年9月,文艺队代表南水参加南山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合唱比赛;还参加深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合唱音乐会。
地址:南山区蛇口公园南路南水股份公司
联系人:李淑文
联系电话:0755-26682833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2:00、14:00-18:00
南水社区与大铲社区、海湾社区、内伶仃岛社区、湾厦社区、围仔社区、渔二社区、东角头社区、渔一社区、雷岭社区、海昌社区、海滨社区、深圳湾社区相邻。
历史沿革:
1950~1952年,成立南水村农会。
1953年,蛇口建渔民小乡,南水村归渔民小乡管辖。
1954年,成立互助组,26户、80多人,并开始有大冲、沙河等外村女青年嫁入南水村。
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由互助组联合成立初级合作社。
1957年,成立高级社。
1959年1月,超英公社改称南头公社后,湾厦、水湾、南水合并成立湾厦大队,原南水高级社改为湾厦大队南水生产队。
1970年7月,湾厦大队划归蛇口公社管辖。
1977年5月,南水生产队从湾厦大队分出成立南水大队。
1983年11月,南水大队改称南水村,隶属蛇口办事处。
1984年8月,蛇口办事处改称蛇口镇,南水村属蛇口镇管辖。
1990年9月南山区成立后,蛇口镇改称蛇口街道,南水村属蛇口街道管辖。
1992年6~11月,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革,撤销南水村,村行政管理部分成立南水居委会。
2001年,调整居委会辖区规模并更名为社区,南水居委会更名为南水社区居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南水社区附近有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深圳欢乐谷、南头古城、深圳中山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南山荔枝、绝味鸭脖、南山甜桃、南山牡蛎、苏武牧羊火锅、光明乳鸽等特产,有“辞沙”祭妈祖大典、南山醒狮舞、向南侯王诞祭典、开丁节、龙岗舞龙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