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原来叫泗州,境内有泗水而得名,泗水源头在县城内的东陪尾山,有四个源头,故名泗县。
2022年8月,泗县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79位。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泗县名列第86。
2021年9月,泗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泗县上榜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位列第89。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泗县人口数量为76.33万人,位列宿州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17位。
2021年3月,泗县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早在夏朝即开始建制,汉始置夏邱县,后汉改夏邱县为虹县。634年,将虹县纳入泗州。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1777年,迁泗州州治于虹,虹县并入泗州。1912年(民国元年)4月,泗州更名泗县,直属安徽省。废州制,改称泗县。
〖地理位置〗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东部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接壤,南部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西部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为邻,是两省四县交界地带,背靠中原,地近东海,既可南进北出,也可东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经济和文化辐射。
〖行政区划〗
2000年,泗县辖12个镇、7个乡:泗城镇、黄圩镇、大庄镇、山头镇、刘圩镇、黑塔镇、屏山镇、草庙镇、长沟镇、墩集镇、丁湖镇、草沟镇、大杨乡、小梁乡、三湾乡、徐贺乡、瓦坊乡、瓦韩乡、大路口乡。2005年,原三湾乡并入泗城镇,瓦韩乡并入草沟镇,徐贺乡并入屏山镇,小梁乡并入黑塔镇。
〖气象地质〗
泗县境内大部分为坦荡平原,海拔在2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0.9%;气候上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耕地9.21万公顷,实有耕地约170万亩。
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正常储水10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境内有昆石、红泥、矿泉水等,尤昆石为奇。
生物资源:地方名特优产品主要有山羊板皮、红瓜子、界牌大米、墩集花生、大路口粉丝、丁湖螃蟹、大庄蚕茧等。
历史沿革:
古为淮夷地,尧封禹为夏伯,始邑于此,名夏丘。
西汉置夏丘县。
唐置虹县。
清康熙十九年(1680),泗州城沉没后,州署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移治于虹县,州县合一,仍为泗州,虹县降称虹乡。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州为县,称泗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恢复泗县建制,属皖北行署宿县地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属宿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宿县地区。
1979年2月27日,属宿县行署。
1999年8月,属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