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以新兴街以辖区内的新兴路而得名,同时也取其“创新兴旺发达”之意。
新兴街位于和平区西南部,南邻河西区,西邻南开区,占地面积1.77平方公里,由63个自然小区、1002个楼门、18个物业管理小区组成,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居民2.6万余户、6.3万余人。
1958年10月,原隶属新华区管辖的何兴村街道办事处划入和平区,更名为新兴街道办事处。新兴街道因新兴路而得名,同时取其“创新兴旺发达”之意。1960年4月,改名为新兴街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街道办事处。1968年,新兴街革命委员会建立。1979年,重设新兴街道办事处。1998年10月,和平区区划调整,新兴街道将电台道以北4个居民委员会划归南营门街道,体育馆街道将贵州路以西8个居民委员会划归新兴街道办事处。新兴街道是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诞生地。
近年来,新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根本,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社区建设为重点,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抓好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工作,全面推进街区建设,提高街政管理水平,受到了中央、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社区共建共享先进街道”、“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
作先进集体”、“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天津市治安先进集体”等全国、市、区级以上荣誉称号近200余项。
历史沿革:
辖区原为大片荒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帝国主义强行扩大租界时,划定在今西康路、新兴北路东北侧,随之在西南侧拉设电网,因辖区大部分地区在电网西南,因此有“电网外”之称谓。
南半部是废弃的窑地,叫吴家窑,曾是一吴姓砖场主烧窑取土的地方,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何兴村一带开始有人家。
后有人在此占地,将废弃的窑地改造成稻田、藕塘。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后,辖区北部今新兴北里、气象东里一带陆续有人从青县、沧县、大城县等地流落到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划为六区34保。
1945年前后有破产农民流落到南浮房、通城里、光荣里、天德里一带,先是挖坑搭窝铺暂时栖身,后又捡砖头垒屋定居,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何兴村、通城里两片贫民聚居点。
天津解放前,辖区行政区划属第六区和第十区,只按居民居住情况划分了通城里、何兴村两个保。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境内在原保的基础上建立何兴村、通城里街公所,隶属第十区人民政府管辖。
同年6月,市、区政府决定“警政合一”,辖区内设何兴村、通城里派出所。
1952年11月,民主建政,改变警政合一体制,设立何兴村、通城里2个街公所。
1953年4月,通城里街公所并入何兴村街公所。
1953年7月,建立吴家窑工人新村街公所。
1954年1月,与何兴村街公所合并,称何兴村街公所。
同年5月,何兴村街公所改为何兴村街道办事处,隶属新华区人民委员会管辖。
1958年10月,辖区划入和平区,原何兴村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新兴街道办事处。
1960年4月,建立城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新兴街道办事处改为新兴街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恢复新兴街道办事处。
1968年2月,建立新兴街革命委员会。
1979年7月,街道办事处恢复原行政管理体制,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重新设立新兴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