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头村介绍

梨园头村现有老村和梨秀园小区两部分,老村坐落在外环线十五号桥以南,津淄公路以西,现正积极运作平房改造及土地的整合利用。梨秀园小区坐落在卫津南路与外环线交界处,于2003年启动建设,2006年完成福利分房,村民全部入住小区楼房。全村现有集体土地4766亩,其中梨园头老村占地1241亩,梨秀园小区占地180亩。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梨园头村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于2010年建成,占地535亩,年收入2000多万元。截止2014年12月总户数为1182户,农业户口总人数2897人。

梨园头村居住的村民,相传都是明朝时期随燕王扫北(1339年),自晋、鲁、豫、皖、陕、金陵等地迁徙到此地的。明成祖朱棣强掳各地区的农民北迁戍边,是为了填补、开发河间、沧州、静海大片荒芜的土地。这些被征掳的移民,奉旨携带妻儿老小来到此地落户定居,开荒种粮,栽植树木,发展农业生产,世代为生存而辛勤劳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西青区《地名办公室》考证,梨园头村一带形成村落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年间,即公元一四0三年前后。当时,有一村落在土台上栽植梨树,因此,这一村落起名“梨园坨”。由于字音的接近,后人将“坨”误读为“头”,使“梨园头”成为正式村名。

明朝与清朝时期,这一带大片土地,都是皇帝分封给王公贵戚和将帅们的“封地”。在这片新拓垦的土地上,承袭着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农民都是依附于地主生存的佃农。大约在民国十年前后,梨园头村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庄主“土城刘家二号”拆卖全村所有土地。这就是梨园头村历史上有名的“拆庄子”。由此,当地农民,大都转变为自耕农,农村生产力得到一次大的解放。村中人口不断增加,村庄范围逐步扩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菩萨庙”为界的东西两个村台,西台人口聚集称“大梨园头”;东台人口较少称“小梨园头”(简称大台、小台)。村中郭、秦、徐、杨等姓氏人口较多的大族户,多居住在大台,小台孙、张、李等姓氏族人较少的小户。只有赵姓与庞姓两三户农民,曾居住在小庞庄(梨园头村东约五百米处)。民国二十八年夏季,子牙西河右堤决口,洪水泛滥,天津市及四郊均为一片汪洋,平地行舟一个多月。大水灾期间,匪盗猖獗,小庞庄赵、庞两姓族人,为躲避匪祸,遂迁到梨园头村东台居住。此后,小庞庄成为无人村落,村台经取土消失后复为农田。

梨园头村附近有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天津水高庄园、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天津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等旅游景点,有石头门坎素包、沙窝萝卜、盘山盖柿、耳朵眼炸糕、白汁银鱼、冬笋虾卷等特产,有杨柳青木版年画、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京东大鼓、评剧、林亭口高腿子高跷等民俗文化。

梨园头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天津乡镇街道地图

天津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