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街乡介绍

地名由来:清咸丰年间,有李姓和姜姓两户人家在此垦荒种地,为了防范野兽的侵袭,盖起了木头楼子看护庄稼,称为李家楼、姜家楼。统称之为“楼上”。后来垦荒农民逐渐增多,形成居民点,木头楼子沿街而筑,越盖越多,1900年定名为楼街。

楼街乡幅员面积125.3平方公里,耕地79843亩,其中:水田46214亩,旱田33434亩。林地面积48299亩。全乡辖12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37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6064人,其中农业人口22758人,总户数6083户。

楼街乡主导产业有绿优米、畜牧、草编、汽车刹车管、粮米加工和劳务输出。

种植业:全乡粮食年产量4.4万吨,主要以生产绿优米为主,其中:优质水稻2.1万亩,无公害水稻1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双高大豆、杂粮杂豆面积0.4万亩。

畜牧业:主要发展养鹿、养牛、养猪、养鸡、养鹅。共有养鹿大户5户(30头以上),存栏数1770头;养牛大户4户(10头以上),存栏数1100头;养猪大户26户(20头以上),存栏数1.2万头;养鸡大户7户,存栏数12万只;养鹅大户4户,存栏数2万只,主要以饲养长白朗德鹅为主。

草编业:全乡有草编业户1350户,年产草绳1000万团。

粮米加工:有粮米加工业户13户,年加工优质水稻3万吨。

劳务输出:全乡外出劳务人员2956人,其中出国608人。年创劳务收入600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

全乡基础设施完善,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实现屯屯通。

历史沿革:

据《南县志》记载:清代初期,这里被封禁为盛京围场。

光绪五年(1879),设置海龙厅时,归海龙厅的海聚社管辖。

光绪二十八年(1902),盛京围场全部开禁,逐渐形成居落,海龙厅升为府。

宣统元年(1909),海龙府划出东南8社,设立辉南直属厅,归辉南厅海聚社管辖。

1913年,废厅改县,改为辉南县,本镇属之。

1919年(中华民国8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8个区,归第六区管辖。

1923年,辉南县将8个区改为8个社,原冠于社首的“海”字改为“辉”字,归辉聚社管辖。

1925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4个区,归第二区管辖,为第九村楼街。

1928年(中华民国17年),废除区制。

1935年,辉南县设立5个警察区,归第三警察区。

1945年11月,辉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后,把全县划为8个区,为四区(平安川区)管辖。

1956年3月,改区村制为乡镇制,由原四区的楼街村和茂盛村的4个屯、四合村的2个屯组成楼街乡,辖楼街、义龙堡、柳毛沟、茂盛堡、长兴堡、安全堡、三合堡、四合堡、丁家街9个屯。

1958年3月,全县乡镇调整,龙泉乡并入楼街乡,辖楼街一、楼街二、龙光、龙泉、跃进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驻地楼街。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中,为东风人民公社所辖楼街管理区。

1961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东风人民公社改为平安川人民公社,由原平安川人民公社的楼街、板石河、长虫哨、姜家街、鞠家街、龙泉、龙关7个管理区组成楼街人民公社,辖楼街、全胜、茂盛、龙泉、龙光、板石河、鞠家街、姜家街、长虫哨9个生产大队。

1962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楼街人民公社辖全胜、楼街、龙泉、龙光、义隆、茂盛6个生产大队。

1982年,全县调整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楼街人民公社辖楼街、义隆、茂盛、龙泉、龙光、光明、长兴7个生产大队,64个生产队。

1983年,全县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楼街人民公社改为楼街乡,辖光明、楼街、龙泉、茂盛、长兴、义隆、龙光7个村,2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9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同意,同年11月11日将楼街乡改为楼街朝鲜族乡。

2005年2月5日,全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撤销高集岗镇、平安川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楼街朝鲜族乡。

楼街乡周边行政区地图

通化乡镇街道地图

通化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