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以土质级别得名,此地土质级别为八级,没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常发洪水,当地村民为求好运,将“级”改为“吉”,称八吉府;二说以官职和府邸得名,清朝蔚姓官员为前锋村人,在北京任职,为八级官员,后荣归故里,修建府邸,以官品命名,称八级府;三说因明清时期在此设八吉堡后演绎成八吉府而得名;四说因古代八吉府地势低洼,常闹洪灾,民不聊生,清朝顺治年间皇帝巡视江南,路过此地,询查民情,用斗量米,仅有八斤,便责令地方官员,丈量土地,修筑堤坝,改良土壤,豁免赋税,鼓励耕作,故名此地为八斤府,抗日战争时期,百姓祈祷平安大吉,改名为八吉府。街道名也是在撤乡设街道时改称八吉府街道。
八吉府街道
420111061001220建设社区
420111061201111工业港村委会
420111061202220群利村委会
420111061203220群联村委会
420111061204220向家尾村委会
420111061205220黎明村委会
420111061206220上渡口村委会
420111061207220热潮村委会
420111061208220崇阳村委会
420111061209220前锋村委会
420111061210220建洲村委会
420111061211220新集村委会
420111061212220新村村委会
420111061213112建设村委会
420111061214220胡教村委会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此地为云林洲西溪乡;顺治年间得名八斤府;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八吉府;1949年俗称北湖地区,辖区内有胡漖、渡口、洪吉、崇阳、新集、挽月、新民、火官、演佛、陈家井、贾家岭、余家土库、张王等14个乡及石山乡一部分,隶属武昌县第九区管辖;1951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14个半乡及其他9个半乡、1个镇(青山镇)划归青山区管辖;1952年6月又将14个半乡划回武昌县第九区管辖;1955年2月,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武昌县第九区的20个乡和1个镇及东湖区的2个乡、南湖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青山区;1956年将14个半乡调整并为建设、黎明、红旗3个大乡,划归青山区委领导;1957年7月,由于兴建武汉钢铁公司,建设、黎明、红旗3个乡全部移交洪山区管辖;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洪山区与汉桥区合并成立武汉市郊区,建设乡、黎明乡、红旗乡与青山区天兴乡四个乡合并为东风人民公社,红旗乡一小部分与461厂、471厂合并成立武东人民公社;1958年12月,东风人民公社更名北湖人民公社,下辖黎明、建设、红旗、武东4个管理区,仍隶属郊区区委领导;1959年撤销人民公社,分为建设、红旗、黎明、武东、火官及环城6个公社,其中火官公社、环城公社划出;1963年3月撤销武东公社,划归红旗公社领导;1964年8月,恢复洪山区与汉桥区,黎明、建设、红旗、火官4个公社划归洪山区管辖;1966年,火官公社撤销,一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建设公社,另一部分划归红旗公社;1975年2月,黎明、建设、红旗3个公社合并为建设公社,由洪山区政府管辖;1984年撤社建乡,建设公社改为建设乡,建设乡政府驻杜家井;2004年,建设乡辖群利、群联、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漖、五一、火官、红胜、星火、同兴、努力、群力、胜强、武东、贾岭、五星25个行政村;2009年,武汉市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将五一、火官、红胜、星火、同兴、努力、群力、胜强、武东、贾岭、五星等11个村划归青山区管辖;同年12月,将原红旗街管辖的建设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建设乡管辖;至此,建设乡辖群利、群联、黎明、向家尾、四新、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漖等14个村和建设社区。
为保障武汉乙稀及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5月决定由化工区托管洪山区花山镇6个村。
2010年8月,建设乡由洪山区正式移交武汉化学工业区托管,同年11月7日,建设乡撤乡设街道,正式更名为八吉府街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