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唐初,曹、罗等聚集于此打石烧灰,用木船沿锦江顺流而下,远销南昌等地。于此锦江南岸建石码头一座。(码头简称埠)灰埠一名由此而来。
灰埠镇位于高安市西南部,距省会南昌84公里,距高安市区23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以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全镇总面积122.4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灰埠)。总人口47973人,其中农业人口39772人。
灰埠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灰埠之名,始于唐初,因盛产石灰并通过锦河码头外销而得名。宋代历史学家刘恕是灰埠钧山刘村人,其遗迹至今仍有证可寻。
灰埠是一块富庶的宝地,全镇共有耕地面积61499亩(其中水田44466亩,旱地17033亩),森林面积41160亩,养殖水面2229亩。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8%,储材量2.5万立方米。地下资源丰富,有石灰石、铝土矿、耐火土、大理石、煤、金矿等。灰埠的农业基础扎实雄厚,是高安市粮、棉、油、猪、牛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
五里谌村水口塔
水口塔,俗称五里塔位于高安市灰埠镇五里谌村,距高安市区35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后屡有兴废。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最后修缮,该塔依溪流而建,故名水口塔,该塔砖石梁木结
五里宜和公祠
五里宜和公祠位于高安市灰埠镇,年代为明。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谌氏宗祠
五里谌氏宗祠位于高安市灰埠镇,年代为明。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灰埠原属建成县的管辖范围。
唐武德五年(622)建成县改名高安县,灰埠属高安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灰埠地区除钧山、荷山属二区的枧溪乡管辖外,其余皆属三区所辖。
当时的新德乡设在灰埠圩典堂,下辖11个保,71个自然村,115个甲;文治乡设在卢圩完公庙,下辖7个保,32个自然村,66个甲;六合乡设在五里谌村天王庙,下设9个保,57个自然村,102个甲;凤岭、铜塘属三区德义乡所辖。
1949年前,灰埠除钧山、荷山属二区的枧溪乡管辖外,其余皆属三区管辖。
1951年4月缩小乡范围,属五区,管辖沙洲、锦洲、锦江、银树、灰埠、希岭、五里等乡。
1956年5月(合作化时期)合并乡,属灰埠区,管辖灰埠、五里、锦洲3个乡。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属东风公社(一部分属超英公社)。
1961年6月,设区划社,属灰埠区,划分为灰埠、五里、卢圩3个公社。
1964年4月,撤区扩社并队,又合并为灰埠公社。
1984年3月,改公社为乡镇,改为灰埠乡。
1985年6月撤销灰埠乡,设立灰埠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