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崔姓居于此河湾处而得名。
崔家湾镇位于绥德县城南30公里处的无定河畔,北靠薛家峁镇,南连定仙焉镇,东临义合镇,西接清涧县。绥吴公路和绥清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共辖61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有5134户,人口18745人,劳力11319人,耕地面积55968亩(其中水地7033亩、梯田26515亩、坡地20884亩、坝地1536亩)。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23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元。是榆林市文明乡镇,绥德县先进乡镇,也是绥德县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之一。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崔家湾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在“富民强镇”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高效农业、开放型产业。现已初步形成朱家寨甜瓜、西川上杂果等一村一品的产业。红枣产业、畜牧业、苗木产业和蚕桑产业也有所创新和发展。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截至目前,我镇劳务输出达到3760人,有组织输出28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1260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1/3。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方便。全镇61个村、村村通公路,东沟15公里公路全部黑色化。“甘露工程”在全镇各村实施,建成韩家园则、雷家硷等不少村的饮水工程,大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同时,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环境,从2003年起镇政府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国家投资20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80万元,先后有学家山、山榆洼两村的152户,562人,移民搬迁至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全镇移动信号和联通信号都已开通,农村有固定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用户1172户,覆盖61个行政村。不少村民用上了手机,全镇共有手机1252部。
重视教育文化事业,使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普九水平逐年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100%,普及率100%。截至2006年,共投入320万元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全镇共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初级小学10所,在校初中生1165人,小学生987人,教师258人。先后有张彩妮、苏沦等14名教师被评为市、县“教坛新秀”。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位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是在开垦荒芜土地、拓宽塬峁台地、机修宽条梯田基础上打造的生态林系统工程和休闲度假旅游区,是包括苏家圪凸中心休闲旅游观光园区、千亩油用牡丹观赏园区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薛家峁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属绥德县苏维埃政府2区;同年秋,属南区革新乡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绥德县崔家湾区。
1950年,属3区(驻地崔家湾)。
1958年9月,成立公社,辖35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崔家湾镇,共辖35个村。
2001年,撤苏家岩乡,并入崔家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