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江洪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临海,洪波滚滚,故名江洪。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江洪镇人口数量为2.46万人,位列遂溪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
基本介绍:
【建置沿革】始建于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前身是一个渔埠,后扩展为圩。因临大海,洪波滚滚,故名"江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镇公所;1951年5月前属遂溪县第六区;1957年改设江洪小乡;1958年置江洪镇,同年9月撤镇,与河头、乐民合并成立乐民公社,12月改名河头公社;1959年析出置江洪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区;1987年撤区建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09°,北纬21°,北接乐民镇,西临北部湾,南靠海康县纪家镇,东邻河头镇。距遂城85公里,距湛江市93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地形土壤】地势东高西低,土地平旷,海拔在33米左右。南北海岸线长22公里,近海滩涂7397.5亩。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属粘质土和沙质土,共有耕地21989亩。【区域人口】下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2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24867人。【基础设施】圩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道路8条,其中两条主街各长500米、宽20米。港口码头与护岸堤长2170米,其中码头700米。江洪港口的航道线可直通海南、广西北海、越南等地。江洪渔港是本县四大渔港之一,具有良好的避风条件,生产补给和供油供水等设施齐全。目前,已建起左护岸堤600米,顺岸码头300米,右拦沙堤300米,港池最低水位2.5米,最深水位可达4.5米,港池总面积近6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多艘渔船停泊。陆路交通方便,可通河头、客路、城月、遂溪、湛江、海康等地。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经济状况】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0839.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439.2万元,工业总产值1222万元。渔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2000年底止,全镇渔船总数577艘,总动力75194千瓦,渔业总产量35670吨,创产值13912.89万元。【文化状况】现有中学2间,小学10间,幼儿园2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影剧院1座,文化室8间,录像放映场多间。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以雷歌戏和赛龙舟最具特色,每年端午节龙舟竞渡始于清乾隆年间,经久不断。【文物古迹】1982年在镇东边角村发现为新石器时代的鲤鱼墩贝遗址,现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有石器、陶瓷、装饰物及贝壳。经考古专家鉴定,为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贝丘遗址,是本市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化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在雷州半岛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鲤鱼墩贝丘遗址
鲤鱼墩遗址在遂溪县江洪镇东边角村东南的一处小墩上。年代属新石器时代中期。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堆积中含大量贝壳。经试掘,出土石器有打制的敲砸器,磨制的锛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
历史沿革:
江洪镇境域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前身是一个渔埠,后扩展为圩。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镇公所。
1951年5月前,属遂溪县第六区。
1953年,属遂溪县第十三区。
1957年,改设江洪小乡。
1958年,置江洪镇;同年9月撤镇,与河头、乐民合并成立乐民公社,同年12月改名河头公社。
1959年,析出置江洪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设区。
1987年,撤区设江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