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城街道人口数量为23.67万人,位列四会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基本介绍:
东城街道是四会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街道总面积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3万人(外来人口3.65万人),户籍人口58773人(农业人口22211人,城区人口36562人),共有39个党支部,党员总人数1133人,其中农村党员558名,辖下10个村委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我街道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6%,其中工业生产总值15.9215亿元,比去年增长27.1%,农业生产总值40535万元,比去年增长12.2%;实现财政收入2569.4万元,国税1170.54万元,地税1398.9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479.8元,比去年增长251元,增长4.8%。年内共引进投资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16家,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3.288亿元。
工业经济在全街道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确定“工业立街,工业强街”的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首先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短短几年间,工业区已从当初开发的326亩扩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先后引进了新连春食品有限公司、荣泰木业有限公司、诚丰塑料有限公司、豪杰鞋厂、时兴儿童厂等30多家民营企业,年产值8亿多元,形成了以玉器加工、食品、化工、服装、制鞋、旅游、饮食等行业产业结构。园区经济的发展在街道工业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同时,面积达1300亩的新工业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其次,不断强化招商办法。街道党委、办事处面对新的招商形势,树立“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思想,采取一系列新对策、新举措、新办法,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使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全街道共有大小企业400多家。与此同时,街道还实行了“三个轮子一齐转”的招商形式,即街道、村委会、村民小组联动招商,相互配合,促进了村级工业的发展。街道6个村委会有3个村委会创办了工业小区,村级经济实力在四会市名列前茅。第三,引导扶持玉器加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四会玉器远近闻名,是广东四大玉器加工市场之一。为了引导玉器行业的健康发展,街道党委、办事处把玉器加工业作为街道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玉器街道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使玉器加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街道从事玉器加工、销售的人数达16000多人,玉器铺位800多家,玉器加工厂270多家,年产值6.3亿元,约占街道工农业总产值的36.2%,为街道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农业基地
街道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品种结构,在发展壮大传统品种的同时,不断引入高、优、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先后引进了金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清东花卉场、燕岭生态农业异地开发等一批农业项目,形成了农业观光、花卉、畜牧、蔬菜、水果等的农业生产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街道经济发展总体是好的。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因素,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村委会建立农业种植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其示范幅射带动作用,通过样板的效应,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名优品种,促进街道农业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还要通过不断引入高、新、优的新品种进行试种,然后选择有市场前景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竞争能力。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延伸,对街道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巫镜池烈士墓
巫镜池烈士墓位于东城街道清东趟耙头山。始建于1949年,2005年扩建。坐东向西。建筑占地面积约41平方米。墓为四方台柱体,砖石砌筑,高3.6米。墓碑高2.3米,碑顶正面镶有1个五角红星,碑
历史沿革:
1993年11月前,原属清塘镇管辖,称清莲片,辖陶冲、陶塘、清东、河东、清塘5个管理区。
1993年11月,撤销清塘镇,其中青莲片和会城镇东方红村合并组建成立东城街道。
2003年10月,新江镇并入东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