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村
常庄村为房山区唯一的纯回民村,明代成村,因姓得名。但目前该村没有常姓村民,而以胡、许姓为多。该村位于房山区东北部,京广铁路以东1.5公里处。东南1.3公里为徐庄,东北1.2公里为东杨庄,西南1.5公里即黒古台村,西北1公里是纸房村。原为良乡镇的一个行政村,现在隶属于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管辖。1983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村处平原,海拔39.9米,村内主街道为东西向,居住比较集中。村西南部建有清真古寺一座,有专职阿訇一名,现仍有礼拜活动。该村耕地为黏土性土质,主产小麦、玉米。1939年曾遭水灾,1972年遭雹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常庄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1989年以来,该村变化更为显著。1997年,政府扶植、各界人士捐助,村委会组织,对清真寺进行了翻修改建,改善了伊斯兰教民进行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的条件。2001年打了深水井,满足了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吃上了放心水。村中的主街道进行了拓宽,铺上了水泥路面,安装上了路灯,各条胡同都硬化了路面。2004年在清真寺北面建起了健身广场,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样样俱全,村民免费使用。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手机已经普及。
2001年房山区高教园区建设,常庄村全部土地都被划入规划建设范围。村民不再以种田为业,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回民熟食加工、养殖业等为主。村集体免费为每一名村民供应足量的米、面、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老弱病残等-,还可享受集体给予的生活补贴。村民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2003年为了支持高教园区建设,村民异地整体迁移,村集体出资在房山区窦店镇南柳村购买80亩地作为异地,在一个月内全部迁移完毕。为了方便村民扫墓,村集体购买一辆面包车供村民使用。
2005年良官路修建,该路从良乡至官道,贯通南六环路,为一条上下三条车道并行的公路。从常庄村西部穿过,涉及部分民宅拆迁。2006年建成,此路建成大大改善了常庄的交通运输条件。
2008年,常庄村作为城中区改造的村之一,新村建设规划获批准。不久的将来,村民们将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低矮简陋的平房,搬进现代化的新楼房,真正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常庄村附近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东湖港、七渡花果山、圣莲山风景区、房山十渡等旅游景点,有上方山香椿、房山磨盘柿、北京补花、张坊磨盘柿、京绣、金北联红小豆等特产,有杨家将(穆桂英)传说、佛子庄乡二月二酬龙节、上万村小车会、苏造肉制作技艺、京西隗氏祭祖习俗、北窖村音乐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