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尖村介绍

小石尖村是密云县西田各庄镇镇域中部的一个小山村,东南距密云县政府驻地11.3公里,西北距京通铁路1.2公里,离三峪风景区和白道峪溶洞奇石风景区都只有几里远,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

小石尖全村共有216户、583口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林木覆盖面积达到村域面积的40.2%,并形成了以小石尖林果、旅游业综合开发为龙头,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新格局,2005年,小石尖村人均纯收入实现5400多元。

关于小石尖村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小石尖村三度改名

起初,小石尖村只有十户人家,左右村民都叫他们“小十家儿”。

康熙年间,“小十家儿”这个村名被改成了“穆家庄”。那时候这个村吃水很困难,村民要到三里远的北宫去挑水,北宫看坟的说是怕坏了皇家的风水,硬是不让挑,后来村民们只好去离村较远的“马刨泉”挑水吃(相传马刨泉是穆桂英的马用蹄子刨出来的)。“小十家儿”的人们能够吃上了“马刨泉”的水,打心眼里感谢穆桂英,在加上南边有穆桂英在一棵柏树上挂衣甲歇脚而得名的卸甲山;往北山里有个孟良寨。因此,村里的老人们合计,将村名给改成了“穆家庄”。

后来,这个村的村名又改回了原来的“小十家儿”,这里边又有一个故事。几年后,穆家庄的山民再也忍受不了外出几里地驮水吃的苦楚,后经群众商议,大家捐资打井,不料想,当挖了还不到以一丈深时,就碰上了坚硬的岩石层,只好用钢钎一点点地凿。一天,实在凿不动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生闷气,正当这时,兵部尚书范承勋路过此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于是就下马询问缘由。随后,他倡议,由内阁侍读、陕西布政使、遵化县正堂等官吏捐资相助。小石尖的群众得到了资助,干劲十足,继续凿井,在苦干三个春秋,凿下岩石三丈多深后,终于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挖成,甘泉涌出,全村男女老幼欢聚井台,庆祝山民们结束了二十多年外出几里地挑水吃的历史。村民们觉得“小十家儿”更能使后人牢记范公的恩惠,于是又将村名改回了“小十家儿”,并立碑于井前。

可为什么又叫小石尖了呢?相传大约在清朝末年,不知从哪来了两个官差,说是要绘制什么图,问山民的名字,人们告诉叫“小十家儿”。两个官差听了哈哈一笑,抬头看看周围三面都是山,街面也是石坡石坎的,石头尖儿确实不少,也就随手在大本子上记下了“小石尖村”,从此以后,这个村就被定名为小石尖村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马刨泉

相传早年间穆桂英被派来镇守“三关口”,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找水饮马。可是这里方圆几里之内根本就没有水,那马渴的受不了,一个响鼻,带着旋风一溜烟儿奔到尖山西边的一个土坎子底下,跨跨跨,几下子就用蹄子刨出一个泉来,打那儿,这个泉就叫“马刨泉”了,泉水清亮甘甜,直到现在也不干。现今,“马刨泉”就在离小石尖村不远的卸甲山村。

尖山的枳根不长倒钩刺

传说穆桂英要在紧挨村西的那个尖山上插旗栽路标。(尖山山顶地势平坦,只有中间凹下一个坑,传说那就是穆桂英插旗留下的窟窿)。在穆桂英骑马上了村西的那个小尖山时,有一个枳根的倒钩把她贴身软衣着住了,她指着枳根说:“往后不准你再长倒钩刺!”说来真灵验,现在尖山的枳根真的没有倒钩刺。

范公井

小石尖村的水井旁竖着一通圆首方趺石碑(碑额、碑身为一石),碑高1.10米,宽0.62米,厚0.11米,碑的正面镌刻着“范公井”三个大字,背面碑文为单背面碑文为单线阴刻,字迹清晰,碑身完整。

小石尖村附近有尼亚加拉瀑布、加拿大皇家植物园、白求恩故居、史凯伦塔、麦克米可加拿大艺术收藏馆、皮利角国家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红香酥梨、黄土坎鸭梨等特产,有密云烙画、元宵节·九曲黄河阵灯俗、蔡家洼五音大鼓、上金山狮舞、西邵渠金钟总督老会、鲁班枕(瞎掰)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

小石尖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北京乡镇街道地图

北京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