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街道介绍

地名由来:

元至元九年(1272年),曾于礼部下设白纸坊,以生产朝廷公文用纸。历明、清、民国直到北平解放前夕,北京造纸作坊大多集中于此地,故名白纸坊,并沿用至今,街道因此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白纸坊街道被确定为2021-2022年度北京市卫生街道。

基本介绍:

白纸坊街道东起菜市口南大街,西至西护城河,南至南护城河,北至南横西街、枣林前街。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有主要大街12条,胡同76个,社区18个,户籍人口8.9万人,常住人口12.4万人。共有驻区单位1719个,其中,中央单位54个,市属单位97个。有大中小学校15所,托幼园所4个,医院6家。

白纸坊作为现在京城中唯一沿袭元明建制,以“坊”作为区域名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比较显著的地域特点。“白纸坊”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时此地造纸业的兴旺有很大关系。元代即在此建有官署,主管皇家用纸的生产,以后逐渐成为京城手工造纸作坊聚集地。直到现在还有与印刷有关的一批著名企业在白纸坊辖区,如经济日报社印务中心、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印钞厂、北京邮票印制局等。

北京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处民国时期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23号,该建筑皆建于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其前身为清度支部印

历史沿革:

辽朝时期,白纸坊地区属南京城西南城郊结合部。

金朝时期,白纸坊地区位于中都城内。

元朝时期,白纸坊地区属于白纸坊。

明朝时期,五牌二十一铺,筑外城后属白纸坊。

清乾隆时期,白纸坊地区属西城,光绪时期,属外右四区。

民国时期,白纸坊地区属外四区。

1949年,白纸坊地区属第十一区。

1950年,白纸坊地区属第八区。

1952年,白纸坊地区属宣武区。

1954年,白纸坊地区区境成立白纸坊、郭家井街道。

1958年,白纸坊、郭家井和自新路、枣林前街街道的一部分组成白纸坊街道。

1960年,成立白纸坊人民公社。

1968年,成立白纸坊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8年,恢复白纸坊街道。

白纸坊街道周边行政区地图

北京乡镇街道地图

北京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