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吉镇介绍

地名由来:“西林吉”原为“栖林集”。栖林是清末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栖林集为汉族商人与鄂温克、鄂伦春猎民易物交换商品的集市。

2014年7月,西林吉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西林吉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西林吉镇位于东经126°2′15″北纬53°20′19″,坐落在漠河县中部。老槽河自南而东绕城北流。大林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把城镇分为桥南、桥北两个区。大林河在镇东郊与老槽河同汇于额木尔河。西林吉镇就建在大林河、老槽河两条河流交汇冲积形成的山间小盆地平原上。

一、西林吉镇的历史

西林吉镇始建于1970年。197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西林吉镇。1981年恢复漠河县后,国务院决定漠河县政府驻西林吉镇。

关于西林吉的传说:据鄂温克族老猎民杰斯克说,在二百年前此地就已有萋林集之名。萋林集属汉族语言。原汉字写作栖林集,古代文献多称鄂伦春人萋林、乞麟、麒麟、赤林,清代当地人背称鄂伦春人为萋林人。1968年在修筑嫩林铁路和开发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总体设计中,又将栖林集写作西林吉,西林吉在鄂伦春语意是大吉大利的意思。因此定名为西林吉。萋林集原址距镇9公里。位于县城东北部。

西林吉因汉人对鄂伦春历代称谓而得名。原萋林集在额木尔河(原名阿尔巴昔哈河)中游萋林集河口的对岸,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是历史上游猎民的天然围场。内地的汉族商人相继到这里来居住。坐地与鄂伦春、鄂温克猎民进行易物交换。汉族商人用内地带来的火药、子弹、盐巴、粮食、手饰、丝织品等换取猎民的鹿茸、麝香和毛皮等物。由于明末清初,俄国人哥隆克侵扰和清政府向猎民收取毛皮赋税,曾一度使一向游猎于外兴安岭的猎民,在每年冬季云集到黑龙江南岸的额木尔河流域,他们从各条支流出发,来到萋林集这里进行交易,当时额木尔河流域,他们从各条支流出发,来到萋林集这里进行交易。当时额木尔河流域被称为貂鼠(灰鼠的故乡),清政府规定猎民年满18岁的成丁,每年交貂皮(贡税)一张,也可用两张灰鼠皮顶替一张貂皮。

在漠河金矿开办时期,这里的貂和灰鼠几乎灭绝。由于无猎可狩,大部分猎民返回原来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向南转移到牛耳河一带。常从内地来这里的汉族商人也相继到漠河金矿经商。随着捕猎资源的减少,萋林集这个交易场所也就消失了。

西林吉在日伪统治时期为秘密军事大本营,日本关东军秘密进驻西林吉。在黑山头一带构筑工事、储藏军事物资、修筑飞机场,伺机进攻苏联和长期统治漠河。

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是为了反思纪念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而建造。1988年10月22日建成开馆,于2006年重新改扩建,新馆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历史沿革:

1909年隶属漠河总卡官管辖。

1947年并入呼玛县,隶属漠河区管辖。

1950年改为第五区。

1953年漠河林管区下设栖林集经营所,因“栖林”一词有贬义,1969年改名西林吉,设立西林吉林业局。

1973年设置古莲区。

1981年8月改设西林吉镇。

名称沿用至今。

西林吉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大兴安岭乡镇街道地图

大兴安岭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