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集镇地处三座大山结合部,从各个方向看都有三条岔口,故名三岔。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三岔镇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悠悠清江水滋润着鄂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巍巍武陵山见证着恩施历史的沧桑。从恩施城区出发沿恩鹤公路东行23公里,便来到了处于清江之畔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岔。三岔乡东与新塘、沙地交界,南与宣恩万寨相望,西与舞阳坝毗邻,北与白杨、崔坝接壤。国土面积259.35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三岔口集镇。

全乡现辖12个村、1个社区、共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农村人口39499人。耕地面积4.43万亩,其中旱地3.84万亩,水田0.59万亩。全乡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红苕、黄豆、水稻等作物,兼种药材、李子、魔芋、烟叶等,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生猪饲养量逐年上升。

三岔乡属典型的二高山区域,境内山峦起伏,沟壑交错,地形复杂,风景别致。境内最高海拔1310米,最低海拔369米。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较冷,年均气温11.5℃,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1450mm。

三岔乡历史悠久,自商周始就有古代巴人在此繁衍生息。1999年,三岔乡浑水河渡口附近掘出商周陶窑遗址,并采集到部分绳纹陶片及豆柄,距今已2800年。而且三岔境内还出土了虎钮镦于残片巴式青钟扁钟等文物,证明春秋战国及以后巴人在此活动相当频繁,且多有祭祀及战事活动。

三岔首次设乡建制始于1937年。当年,恩施废联保,改设乡镇,三岔属第二东乡区,三里荒(现汾水村三里坊等地)、和湾(现河湾)属第一北乡区。1940年,恩施裁区设乡废联保,三岔单独设乡,编制等级为甲级,驻地三岔口,设14保;和湾另设乡,驻地和湾,编制等级为甲级,设13保;燕子另设乡,驻地燕子坝,编制等级为乙级,设9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7日,恩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当月12日,全县临时编为6个区,三岔、燕子、和湾乡属龙凤区管辖,1950年增设茅坝区。1953年,全县对乡、区、镇建制重新进行划分,燕子等地划入三岔区,全区设水池、燕子、水洞、茴坝、浑水、淹水、阳河、大果、阴坪、山羊、杜果、栗子、王家、石心、马尾、茅坝、龙潭、燕子溪、三岔镇等19个乡(镇)。

历史沿革:

清代晚期,属恩施县。

民国时期,属第二东乡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单独为乡。

1949年,属龙凤区。

1950年,属茅坝区。

1952年8月,置第三区。

1957年,改为三岔区。

1975年8月,改为三岔人民公社。

1984年,再度改为三岔区。

1997年,改为三岔乡。

2017年,撤销三岔乡,设立三岔镇,以原三岔乡的行政区域为三岔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三岔口社区。

三岔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恩施乡镇街道地图

恩施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