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依兴旺寓意而得名。
2022年4月,兴隆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0年11月,兴隆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兴隆镇位列第930名。
2014年7月,兴隆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兴隆镇位于巴彦县北部,滨北铁路与哈绥高速公路附线交汇处,南距哈市62公里,北邻绥化26公里,是巴彦县北部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服务、物资集散中心。2001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将原长春乡并入兴隆镇。兴隆镇全镇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委,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总人口14万人。有耕地面积12659公顷。以滨北铁路为轴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和兴隆林业局三个部分。兴隆镇沃野平畴,物阜粮丰,尤以粮食、林木加工、水泥、畜牧产品见长,人均收入已达2550元,2005年为哈尔滨市小康级示范镇之一。兴隆镇认真实施“工业强镇,调整富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改革,硬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镇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2004年,全镇经济工作坚持多业并举,多轮驱动,速效同步的原则,形成了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13.12%。农业总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收入实现4460万元,同比增长17.8%;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081元,同比增长18.6%。全镇以加工业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加36户,商贸餐饮业新增加115户,其它产业新增加96户,累计实现产值2100万元,实现税收126万元,同比增长25%、43%。2004年,全镇修建白色路面14条15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管7条11000延长米,初步形成了白色路面网络和地下排水网络。乡村道路达到砂石化标准,开通城乡交通运营线路。国际互联网可提供优良的通讯和信息服务。市场发育良好,拥用1万平方米商贸城和4000平方米的蔬菜市场,形成了生资、粮油、燃料、轻工、化工、服装、建材、劳务等各类专业市场。拥有30处服务功能齐全的宾馆及餐饮、娱乐服务设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巴彦县兴隆工业园区座落在该镇西北哈绥高速公路附线上,工业投资超亿元的企业有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金锣集团兴隆分公司、年生产50万吨水泥的哈尔滨兴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昌隆仓储贸易公司、哈尔滨巴彦纺纱有限公司等企业。2004年末园区企业产值突破9亿元。已形成了建材、纺织、粮油、酿造、木材、饮料、矿石、化工8大产业门类,其中,七贵补酒、50#细纱、仙力水泥、食用油、水暖器材、木材制品等30余种主导产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奖,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第三产业向整体优化转移的新格局。2004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81元,比2003年增长18.6%;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占66%;居民住宅电话18940门,入户率占85%;有线电视入户率95%;城镇自来水入户率97%。现有学校27所,其中,镇属中小学22所,2004年在校生总数11548人。2004年小学生入学率达100%,中学生入学率99%。全镇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913名。全镇中小学生校舍全部达到砖瓦化。得权小学为省级标准化小学,是巴彦县北部乃至全县教育教学、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的示范性窗口学校。镇内现有县级医院3处、镇级卫生院1处。医院设有门诊和住院处,200个床位,全镇有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处,计划生育服务室8处。2004年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3.8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6‰以内。
历史沿革:
清咸丰九年(1859)建立称赵湖窝棚。
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称兴隆镇。
民国2年(1913)改为第四保公所驻地。
伪康德6年(1939)改称兴隆镇街公所。
解放初期为巴彦县兴隆区,1950年称十一区,1956年称兴隆镇,1958年称兴隆人民公社,1959年称兴隆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兴隆镇,2001年3月长春乡并入称兴隆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