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村名单发布,联谊村上榜。
2020年11月,联谊村被确定为2021年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村。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联谊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联谊村榜上有名。
联谊村
联谊村由原杨树下、张家桥、董家桥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东至杭甬运河,隔河与绍兴县杨汛镇相连,南与缪家村为邻,西为城南村,北与新塘街道裘江新村毗邻。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
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住户1045户,其中外来户321户。总人口3637人,其中外来人口873人。全村劳动年龄内人口1679人,其中男854人,女825人。劳动力中以从事农牧渔业为主的166人,从事工业为主的809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249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27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99人,从事其他行业的345人。
全村共有耕地1595亩,其中水田1497亩,旱地98亩,其中在围垦地区有234亩。全年产粮854吨,产种类蔬菜908吨,有花卉苗木地138亩。全年饲养生猪4255头,出栏3005头,全年出栏家禽1.5万只。有水面550亩,产鱼41吨,产河蟹10吨,收获淡水珍珠500公斤。全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228万元,其中农业
收入307万元,畜牧业收入374万元,渔业收入121万元,工业收入13215万元,建筑业收入353万元,运输业收入121万元,商饮业收入248万元,服务业收入32万元,其他收入1457万元。全年村民所得总额3212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2066元。
村域内有工业企业40家,并村后,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有所改善。改建了张家桥和王门桥,扩建了王门桥到董家桥河岸砌石,村道硬化8000平方米,对全村河道进行清污疏通。新建了篮球场和全民健身运动场所,各自然村均安装了路灯,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及老年活动场所。
村成立了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共有党员116人。村委为方便群众办事,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成立了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处理村民日常事务。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兼经济联合社社长朱成贵,村委主任董汉夫。
附:
原杨树下、张家桥、董家桥行政村概况。
原杨树下村,位于所前镇北部,东、北与新塘街道杜家塘村隔江相望,西北与西紧邻新塘街道曾家桥村和本镇张亮桥村,南连张家桥村,由杨树下和竹蓬俞两个自然村组成。03省道复线和浙赣铁路沿村东北向西南通过,村北与村东均有河道通西小江,水陆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徐姓和俞姓为主,相传徐姓祖籍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宋高宗时徐氏始祖徐珍南迁,见朝政-,不乐仕进,将子侄散居于浙东、诸暨、富阳等地。其中有一支隐居绍兴城内笔飞坊,其后代经多次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从西兴花园徐村分支到本村发族。俞姓,相传于明嘉靖年间由诸暨俞家坞分支到萧,居浦阳江西俞,后发族分支析居到本村。
杨树下村域在古代系临浦湖通夏履江江道沼泽之地,约于唐后期形成村落,至宋朝已有属昭明乡的记载,元、明时属萧山县昭明二十一都,先为杨树下庄,后改为来苏乡杨树下村,民国18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为萧山县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萧山县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建国初建西蜀区东蜀乡杨树下村,1950年2月成立农会,1954年5月农业合作化中建立“五一”、“桥东”、“东方红”3个初级合作社,1957年1月与张家桥村、董家桥村合并成立“七一”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建为来苏公社杨树下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杨树下村为水网平原地区,原为重要产粮区,因建公路等国家征地,耕地已较少,全村只有口粮田。
村于1965年5月成立大队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徐金坤、朱九斤、周吾金、周吾生、俞兴龙(副书记代)、徐云芳、周吾海、朱成贵;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曹妙荣、朱九斤、徐关传、徐亚根、俞小根、俞兴龙、朱成贵、徐妙生、周国民。
1995年村党支部被评为萧山市先进党组织,近年又被评为萧山市(区)安全文明村、村民自治示范村等。
村中有一浜斗,形似钩子,称“金钩钓月”。有一株古老的杨树横伸过河,村以此名。村东原有徐氏宗祠和碑亭,现已毁,据传在古代曾出过一位武官。
原张家桥村,位于所前镇东北部,东与董家桥村为邻,南为所前工业区块,西靠浙赣铁路和张亮桥村,北与杨树下村相连,全村由张家桥、曹公堂、西王3个自然村组成,村中有乡道通来娘公路和03省道复线,有河流通西小江,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徐姓、董姓、曹姓占多数,鲁姓次之。徐姓祖籍河南彰德安阳县,宋高宗时始祖徐珍南迁,不乐仕进,将子侄散居浙东及富阳、诸暨等地,其中有一支隐居绍兴城内笔飞坊,其后代辗转迁徙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从西兴花园徐迁居本村。董姓于北宋末年从甘肃陇西南逃,定居戴村上董一带,明朝初年上董董氏分支析居到董家桥,本村董氏系由董家桥析居。曹氏先祖为北宋大将曹彬,其子曹光庭任山阴县知县,遂迁居山阴,至明朝曹氏17代孙曹垲四长子任绍兴知府,因曹恺四与萧山城南史村有亲戚关系,遂使其子孙到史村定居,即后称史村曹。本村曹氏即从史村曹分支析居到此。
张家桥村历史悠久,在宋朝时为昭明乡县南里,元、明、清时为萧山县昭明二十一都,清末民初改属潘东乡,民国17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改为萧山县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建国初为西蜀区东蜀乡张家桥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华丰、西王、先锋3个低级农业社,1956年三社合并建立高级社,1957年1月与邻近几社合并建立七一高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曹公塘、张家桥2个生产大队,1977年两队合并建立张家桥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止。
张家桥村为水网平原地带,原萧山水稻主产区。
村党组织于1961年建立曹公塘大队党支部,1965年建立张家桥大队党支部,1977年合并为张家桥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曹杏根、曹阿仁、曹妙千、赵九斤、徐木根、董吾才、徐吾恩、方木春、徐云才、董碧才、董吾才、鲁张兴、徐云才。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鲁阿荣、董吾桂、徐华兴、陈生剑、徐仁根、董阿陆、徐木根、徐吾恩、董必才、徐云才、董忠明、莫关富、徐吾荣、曹云桃。
村党支部、村委会曾被评为杭州市计生先进单位、区安全文明村等。
原董家桥村,位于所前镇东北部,东隔西小江与绍兴县杨汛镇相望,南接渔临关村,西与张家桥村相连,北为西小江和新塘街道杜家塘村。全村由董家桥、曹家沿、王门桥、江河东4个自然村组成。村中有乡道与来娘公路和03省道相通,村中河道贯通西小江,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董姓占多数,次为张姓和曹姓。董氏祖籍甘肃陇西,祖先系东汉太师董卓,北宋末年因战乱董氏后裔南逃戴村上董一带定居发族,上董董氏分支析居到董家桥,自迁徙本村始,至今已传21代。张姓系于南宋初从义乌迁至孔湖大路张,后发族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到本村定居。曹姓与邻村张家桥村曹氏同宗。
董家桥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本村及沿西小江附近数村在汉朝以前已成陆,形成许多村落,以渔耕为生。据民国《萧山县志》载,在宋代本村属萧山县昭明乡二十一都,清末民初改属潘东乡,民国17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划为萧山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1949年解放初建立曹家沿和董家桥两个农会,1954年农业合作社化时建立黎明、星民等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与邻社合并建立七一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七一大队,1981年更名为董家桥大队,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止。
董家桥村属水网平原地区,原为萧山主要产粮区之一。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董来根、董永兴、曹张先、董永兴、曹张先、董校奎、董玉明、董汉夫;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吴长根、于小海、董兴根、董吾根、董尧根、董焕成。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曾被评为萧山市村民自治模范村、治安安全文明村、萧山市先进党支部、萧山区先进党组织、萧山市(区)农业经营管理先进集体和萧山区文明村。
村内建有连片别墅花园式农民新居,为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籍方仁荣原为海军航空兵某部团长;董关尧为东海舰队某部上校政委。董永兴曾任来苏、所前、螺山、城山、城南等乡-、乡长、市(区)土管局副局长。村民于小海曾任萧山市科委、农经委主任。
村东与西小江相通的昭明闸原为萧山水稻区的重要水利枢纽之一。
联谊村附近有杭州极地海洋世界、杭州东方文化园、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乐园、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萧山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萧山萝卜干、萧山青梅、萧山甲鱼、萧山白对虾、王太守八宝豆腐、萧山鸡等特产,有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萧山翻九楼、余杭滚灯、西湖绸伞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