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地名由来:武强县名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因古时境内武强山得名。清同治《畿辅通志》载:“武强山,州东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晋置县名取此”。二是因武强侯国得名。《太平寰宇记》曰:“武强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强县,因古城以之。”意即武强县因武强古城而名,而武强古城又因汉代封武强侯国得名。
2021年11月,武强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武强县人口数量为17.67万人,位列衡水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位,位列河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296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武强县位列第267名。
2021年1月,武强县位列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第127位。
2021年3月,武强县上榜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0年8月,武强县入选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市、区)(培育型)。
武强县地处燕赵腹地,是久负盛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悠久的历史为武强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如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百业昌盛,政通人和,民气激昂,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武强县共辖2镇4乡238个行政村,人口21万,总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可得开发建设之益;背靠京津,地处渤海湾开发前沿,可取内外开放之利。武强县辖2个镇、4个乡:武强镇、街关镇、豆村乡、北代乡、孙庄乡、周家窝乡。由于地处滹滏滞洪区,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1985年、1994年两次被国务院列为革命老区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县为己任,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旋律,凝聚民心,鼓舞干群士气,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791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028元、2682元。
近年来,按照"区城布局、规模经营、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建成了粮食、辣椒、蔬菜、食品、养殖五大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国家和河北省命名为"辣椒生产基地县"、"1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建起了衡水立年、河北369两个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精细化工、风味食品、卫生洁具、西洋乐器、电线电缆、仪器仪表、硬木家具、农机配件八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河北省"万吨化工染料基地县"、"食品生产基地县"。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5万门,农村通话率达100%;正在建设的省重点工程--石黄高速和307国道跨越全县,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交通网络;被国家命名为"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年画博物馆古朴典雅,展示着武强特色。武强宾馆,匠心独具,迎接着八方来客。城区80余座大楼鳞次栉比,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成高标准教学楼18座,以年画为基调的县职业教育中心工艺美术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跨省招生,并成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实习基地。小康建设步伐加快,1997年一举甩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脱贫工作先进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6元,社会环境稳定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龙型经济】
电线电缆行业
电线电缆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近几年来,各骨干企业紧紧抓住农网改造、西部大开发和申奥成功城网改造的有利时机,纷纷增投入、上项目、搞技改,使电线电缆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拥有河北北方线缆集团、沈强线缆集团、武春线缆集团等骨干企业16家,主要产品有35千伏高压电缆、低压交联电缆、阻燃电缆等3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其中"宏发"牌电线电缆年荣获河北省免检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畅销东北地区及京津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电线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北北方线缆集团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使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保险,在国家机械局机械行业企业综合指数排名位居第30名,在全国电工电器工业行业位居第10名,两项排名列河北省第一名。
乐器行业
乐器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几年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拥有河北金音乐器有限公司、锦泰乐器公司、锦华乐器公司等十四家骨干企业。特别是近几年来,乐器行业通过增投入、上项目、抓开发、搞技改,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从业人员达到8000人,其中各类乐器生产技术人员5000人;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增长,产业基础日趋雄厚。主要产品有高音萨克斯、长笛、单簧管、提琴四大系列80余个品种,畅销欧美、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管产量在2000年底就已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乐器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北金音乐器公司围绕“金音乐器让世界充满音乐和友谊”的目标,2000年出资10万美元与美国布鲁克林大学共同建立了乐器研究所,为研制开发新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制高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基础上,2002年又投资100万元从美国引进了ERP网络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为形成乐器生产规模化、系列化,武强县以河北金音乐器公司为核心,在307国道以南、石黄高速公路以北规划了中国武强乐器城。到“十五”末,将初步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集散于一身,涵盖所有西洋乐器、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工业园区。
化工行业
武强县是河北省“万吨染料基地县”,化工行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拥有化工骨干企业19家,市级化工企业集团1家,行业资产总值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亿元;现有干部职工1500人,其中技术人员500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主要产品以染料、染料中间体和染料助剂、荧光粉、硬质胶、化工机械为主,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迅猛发展化工行业中,涌现出了河北汇泉染料化学有限公司、立车企业集团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显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九五”期间,全县化工行业保持了20%以上的递增速度,部分骨干企业增速达到30%以上。
根据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武强县谋划了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武强工业园,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东北橡胶助剂项目。“十五”期间,化工行业将依托武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狠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三个重要环节,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食品行业蓬勃发展,成为立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和盛名远播的特色行业。1997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食品生产先进县”,从1998年开始,连续四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食品工业强县”,2001年被衡水市政府确定为食品饮料业龙型经济“重点实施县”。
全县拥有食品生产加工摊点300多家,从业人员30000多人,骨干企业100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20家,主要产品有花生、署脯、辣椒、脱水菜、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糕点等10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甘顺”牌小食品、“振兴”牌小食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食品行业连续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为加快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于1999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武强食品城,目前食品城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食品城将成为集生产、交易、科研、服务为一体、我国北方最大的食品生产交易集散地;也将带动食品行业向高档化、功能化、多样化的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蔬菜产业
武强县蔬菜产业始于九十年代中期,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民增收目标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扶持、加强服务,大力发展以无公害黄瓜为主的温室大棚。以石黄高速、307国道两侧三带为主的蔬菜龙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全县现有蔬菜面积10万亩,日光温室蔬菜5万亩。年产蔬菜34万吨。无公害黄瓜种植坚持“四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分户种植),99年开始连续三年被省评为优质农产品,2000年武强县黄瓜被给予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认证面积5万亩,力争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已在省商标局注册了“武绿”牌商标。2002年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黄瓜之乡。2001年投资520万元建起的县铺头蔬菜批发市场成为蔬菜产业的龙头,无公害黄瓜远销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及京津等大中城市。
武强县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向周边辐射发展。内建40栋高标准连动式智能温室,全部配备电动卷帘、微滴灌、反光幕、阳光灯等先进设施,另有500个普通日光温室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引进温室油桃、芦荟、食用仙人掌、火龙果等花卉名优新特产品蔬菜品种60个,新技术15项。
玻璃纤维行业
玻璃纤维行业,主要分布在街关镇,现有玻璃纤维企业11家,生产产品有无碱纱、中碱纱、无碱布、各种型号玻璃纱、导风筒基布、玻璃钢基布、平织窗纱、鱼杆布等30多个规格品种,从业人员900余人;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年销售收入8300万元。龙头企业津武玻璃纤维公司生产的玻璃纤维单丝涂塑平织窗纱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天津玻璃纤维总厂,位居全省第一,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上交税金2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