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村位于莱城东南20公里、里辛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地处丘陵。东面是双泉山,东北方向紧靠后朱山村,北与石头湾村搭界,西邻郑王庄村,南接大庙村、黄家洼村。全村耕地面积553亩,158户,405口人,均为汉族。
据《王氏谱》载,明代王姓从高家洼迁此建村。因靠近大舜皇庙村(大庙村),曾名小舜皇庙村,简称小庙村。
小庙村建村已有400余年,清末为棋山保;民国初年属颜庄区;1941年,小庙村属新甫县;1945年10月小庙村属莱芜县颜庄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5年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小庙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又并入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属颜庄办事处;1985年小庙村属里辛乡;1995年10月里辛撤乡改镇,小庙村属里辛镇辖至今。
小庙村建村时只有王姓一家,后田、张、吴三姓陆续迁聚。如今王、田两姓各占40%多。各族姓之间亲如一家,谦让、友爱、互助、团结。
小庙村人祖祖辈辈珍爱自己的土地和家园。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大自然抗争,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尤其是1968年至1976年,村民们用车推、筐抬分别在村南和村北筑起了两座水坝,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除此之外,还修了小塘坝3处,打机井3眼,整修村东梯田200余亩,使几辈人“粮食满仓”的梦想成为现实。
小庙村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地瓜、谷子、高粱、大豆等。小麦、玉米自1985年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其原因一是得益于化肥和农业机械的使用;二是优良品种的推广;三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花生一直是小庙村的传统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割资本主义尾巴”之时,村民也不断到莱钢和其它集贸市场专卖花生。花生,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也是小庙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双泉山、吴家山的石灰石;西岭的云母、石英;人参、柴胡、全蝎、土元等药材资源丰富。山岭地的花椒、柿子、山楂、苹果、枣子、核桃等果树也是村民重要经济资源。但水资源较为贫乏,近几年,村民自发利用机械打深水井100余眼,80%的户用上了自来水。值得一提的是,村西不远处有一泉名“碗泉”。在一朝北的沟崖底下,从云母、石英石矿中涌出,久旱不干,久涝不浑。水量一年四季不变,如一碗净水,清澈见底,饮之甘甜爽口。
村东约一里许,有一双7山,解放前,此山成为人们抵往匪患,躲避战乱的重要场所。1926年3月,一群土匪从新泰窜至莱芜、棋山一带,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红山血案”,百姓牺牲300余人。双泉山和红山仅一里之隔。西、北两面山势陡峻,易守难攻。小庙村人在双泉山顶用石块筑围墙御敌自卫,青壮年数十人在围墙顶以石击敌。白天目标明显,匪徒便夜间攻山,背扛门扇防止飞石伤身。待敌接近围壁,民众以大石块砸下,匪皆骇然,抱头鼠窜,能远望游巡而不敢靠近。东、南两面山势稍缓,有若干牧羊人把守,击敌必中;稍近就用火枪、土炮轰打。而匪徒以大刀、长枪为主,无计可施。久攻不下,匪徒遂改用困山之计。山上本无水源,储备的水早已没了,情势十分危急。3月4日夜民众趁匪徒不备,悄然离寨,安全转移。3月5日,众匪窜入山寨,空手而归。
1949年至1951年间,村里先后有了“换工组”、“变工队”和“互助组”。1956年小庙与大庙、前朱山、焦家庄、黄家洼和郑王庄一起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后来,除郑王庄外的其余5村成立“大庙村联社”。1957年,人民公社成立。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程度,许多人靠吃树叶、树皮维生。1972年,村里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包子就下手”的口号,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渴望改变自然、摆脱贫困的迫切心情和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美好家园的满腔热忱。从苦难中走来的小庙村人,创业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小地变大地,丘陵变梯田,兴修水利,沤制绿肥,群众生活开始向温饱迈进。现在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库、水渠、渡槽、机井都是这一时期建成的。
小庙村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解放前,村民聘请了杨文祥到村里办私塾,谁上学谁出资。1949年至1960年间,由于受师资制约,小庙村学生先后到石头湾、大庙村上学。1961年小庙村办起了村办小学,教师只张同义一人,小学儿童30余人,分3个年级,只上半天。1970年8月,学校改为4个年级,全天上课。1973年,村投资在村东新建小学一处,教室6间,办公室1间,小伙房1间。1985年村小学和大庙小学联办。1977年恢复高考后,张务玉、王守林、王守利是首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990年,田发迎考入同济大学,王守涛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后到美国深造。近年来,不断有学生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一个400余口人的小村,大中专毕业生已超过50人。
小庙村人祖辈擅长建筑业。村里的个体小建筑队就有三四个,在邻近村庄小有名气。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颜庄公社建筑队,到八九十年代的里辛乡、里辛镇建筑队,小庙村技工最多。村民田守成、田发友,先后任过经理,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崭露生机,王尊会、田守太等的拖拉机运输;王守进、王尊胜等的物资购销,使他们成为首批脱贫致富的能人。
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使一个荒凉萧瑟的小山村焕发了勃勃生机。现在的小庙村告别了往日靠人挑山,靠牛耕田,靠天吃饭的日子,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喷灌机械有十几部,拖拉机三轮车成了常备工具,农业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在粮食富余的情况下,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仅生猪每年出栏400余头。养羊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上。村民们还利用靠近莱钢的优势,积极从事建筑、维修、饮食等行业,由干零工到搞承包,规模由小到大,有百余人长年依托莱钢务工经商。
截至2002年8月,已有5户拥有了自己的楼房,140余户住上了宽敞的新宅院,彩电拥有户数达85%以上,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电话已安装60余部,手机60余部……打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逐渐融人了社会发展大潮的小庙村,今天是美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小庙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