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沈家岭村被确定为2022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社区。
2019年12月,沈家岭村被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
沈家岭村位于莱城西9公里,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泰(安)薛(岛)公路北侧。南靠大汶河、泰山造纸厂,东北一里邻土楼村,东至刘家庙村,西南接冶河村。全村现有301户,1003口人,耕地面积828亩。
据《沈氏谱》记载,明朝前沈姓居此。因址在丘陵,冠以姓氏,故名沈家岭。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方下保•沈家岭”。1955年刘昌福率领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6年成立初级社,刘玉祥任书记,从此沈家岭村走上了集体道路。1957年土楼村、刘家庙村、沈家岭村、方赵庄村4村联合成立了高级社,分为26个生产队,王学文任书记,亓善聚任社长,称土楼大社。后改为土楼大队,隶属方下人民公社。1964年,刘家庙村、沈家岭村、方赵庄村从土楼大队分离出来,建立了沈家岭大队,一直隶属方下镇。
沈家岭村村民勤劳朴实,早在民国初,村民为养家糊口,就学会了编席的手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家家户户编席挣钱,以便买粮购物,清贫度日。这一绝活在周边乡镇非常出名。曾有这样一首民谣:“金泉河,银大庄,不如沈家一后晌”。1985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才逐渐将多少年来的编织手艺丢弃。
沈家岭地处长埠岭,水源条件很差,早在1954年就在村北、村西修建两处水坝,以扩大水浇面积。1982年修建扬水站1座,利用汶河之水,扩大水浇面积700多亩,保证了大旱之年没减产,口粮达到自足。
沈家岭村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境内有莱芜第一大造纸企业—山东泰山造纸厂。还有电瓷瓶厂、莱芜市橡胶厂、印刷厂。自1979年他们就聘请技术员到村办企业当顾问。1984年建起砖瓦厂、1985年建起莱芜市社会福利电器开关厂、建筑队、安装队等村办企业,从而增加了集体、村民的经济收入。
村办企业的昌盛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1979年至1995年,经过15年的时间,完成了村庄规划,房屋院落统一规格,整齐方正。南北街12条,东西街5条,街道笔直,路面全部硬化绿化,并安装了路灯。1998年全村280户全部安上自来水,并成为电话村。1999年动工建起13户沿街经商楼,形成商业一条街。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是方下镇的经济强村。
沈家岭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风。1993年建起养老院,使孤寡、五保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沈家岭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许多村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先后有40多人参加抗日队伍及解放军,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曹俊山等十几位烈士为国为民壮烈牺牲。
目前,沈家岭村集体福利、基本建设资金,全部由集体负担。从2000年开始,村里抽出几十万元,每年人均分配现金200元,直到2002年增加到500元,65岁以上老人每年多发120元。
村办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基础建设。1992年至1994年被莱芜市授予村镇建设活动“明星村”,1997年被授予莱芜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先进村”。“安全文明村”、“模范村”,连续几年被区镇评为“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市、区命为区级、市级文明单位。
沈家岭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广大村民正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沈家岭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