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村位于莱城西27公里处,地处泰莱大平原。北为高家店村,东为侯家洼村,西接谭家庄,南望镇武庙。地势南高北低,南有辛泰铁路线横贯东西,中有枣(园)徐(州)公路纵穿南北,交通便利,曾以经商出名。现为杨庄镇人民政府驻地。全村430户,1359口人,耕地1050亩。
据杨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杨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为杨家庄。1949年后,简称杨庄。今杨庄有杨、李、张、暴、亓、景、申、魏、燕、刘、施、宋、陈、王共14姓,其中杨姓人口约占70%,卞、孙两姓现已失传。其实,现在杨庄杨姓可分三“杨”:一“杨”今居西南角,当为村碑所讲的来自河北枣强县的杨姓居民,为坐地户,其祖先为明朝洪武年间迁入本村的杨朝官和杨朝斌两兄弟;一“杨”居东南角,原姓为羊;第三“杨”人数最多,约占杨姓一多半人,是由杨庄村南面的镇武庙村迁移此地,其祖先来自于-县。
据《莱芜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由里改保,全县设乡、保,杨家庄属水南保;据清朝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水南保•杨家庄”;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杨家庄属水南区;建国后,杨家庄简称杨庄,历为区、乡、公社、办事处机关驻地。
杨庄曾以集市闻名四乡。杨庄集立于清朝咸丰年间,农历一、六逢集。每逢集日,村内唯一的一条南北主街上呈现出人流如潮、物流如鲫的景象。针对主街宽窄不一、且为土路、不利于集市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的现实,1978年以后,村民将旧街拓宽取直,修成长1100米、宽20米的贸易中心街。又借过境枣(园)徐(州)公路之利新建一条南北大街,将中部弯曲不平的人行便道彻底改造成为长1900米、宽15米,东起侯家洼,西至谭家庄的商业街,并铺沥青路面。在村北建成东起枣(园)徐(州)公路,西至中心小学,长520米、宽15米的文化路。原有集市也随之扩展到现在的商业街、中心街、村北东西街上。自扩集以来上市人数一般在1.2万人左右,日成交额在七、八万元。集市的规模不仅扩大了,商品的种类更变得丰富多彩,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果品市、蔬菜市、禽畜市、布匹市、成衣市等等。看车的、卖饭的、卖书的、卖花鸟虫鱼的应有尽有,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杨庄村道路房屋几经变化,没有改变的却是村庄的光荣历史。村庄后街有三间老屋,历经风雨沧桑,墙皮早已脱落。这就是当年陈毅、粟裕指挥兖州战役的指挥所旧址。1948年5月至7月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了对守备泰安、兖州地区之敌的进攻。陈毅曾在杨家庭院里住了月余,在此指挥了泰安和兖州战役。当时战役打得异常艰苦,久攻不下。房东杨西学曾说,当年他以房东之便得以进出其中,兖州战役打得最紧张的几日,警卫员早晨给陈毅送的饭菜中午原样端下来;远远的就能听见陈毅发火的声音传来;晚上房中烟雾缭绕,陈毅在房中行走不停,可见战役打得非常激烈。后来他听说解放军打了七次才攻下来,后来有“铁打的兖州纸糊的济南”一说。战役过后,陈毅又在此住了一段时间,熟悉的村民都知道陈毅有个爱好:喜欢吃泥鳅。每天下午有空时,陈毅便和他的几名警卫员出去到小河边捉泥鳅。陈毅与周围村民交往很多,人们对他的豪爽记忆犹新,临别时他曾有礼物相赠房东以作纪念,收藏至今。
杨庄历史上曾以商业闻名。昔日村中有善财主名叫杨俊培,人送外号“杨八子”。其财产、做工等各项事务,统由志和堂管理,总管家是亓培芝。下辖全盛亨、双盛永、西盛亨三处大店铺。全盛亨和西盛亨的主要业务是酒店和油坊。西盛亨的产业较大,地面达100多亩,中间是营业楼和大掌柜的办公室,楼后是各个作坊,北为油坊,西为蒸酒作坊。各级掌柜和勤务人员达40多人。另有一群骡马用于拉磨做活。每月仅酿酒时间即达20多天,买卖兴隆可想而知。全盛亨的规模略小一些,其营业大楼的拐角小楼至今仍在。所出产品除供本村及周围使用外还销往泰安、泗水等地。双盛永的知名度最高,主要管辖经营绸缎、布匹、寿衣寿服的布庄和药铺,类似于今天的百货公司。其规模最大,东、西、南、北各有双层楼并且互相连通。东楼7间南北楼各5间,建筑极为豪华。楼底是用条石铺底,上为浑砖,顶部为椽子登扒砖,桐油泥灰抹缝,上面用阴阳小瓦扣合而成,全为走脊瓦梢,两边为哈巴狗、张口兽。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民用建筑的最高水平。双盛永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经营业绩特别突出,可谓远近闻名。另外,双盛永还在泗水县城南关开设一绸缎分店,总店与分店之间用12匹马往来运输货物。绸缎分店旧址至今仍在,依稀保持原样。
杨俊培因家业大,当时大土匪刘黑七经常来搔扰。为保护家人财产,特意修筑了一段几百米长的围子墙。此墙由西向东曲折而行,借助地势,低部厚约四五米,顶部宽约两米左右,高约七米左右。采用版筑法筑成,顶部可容家人站岗放哨,还能在上面行走。当初修建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匪入侵。后来曾有一段时期在里面保护了几百难民,汉0队还在此盘踞多时。八路军发动了攻打围子墙的激烈战斗。八路军战士把毡和被子泼透水后蒙在八仙桌上,手中抱着0包,顶着桌子冒弹雨前进,桌子上留下了许多弹孔。因为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太差,就是这种办法也没能把围子墙炸开。此墙在汉0队撤走后被村民拆掉了,现在仅能见到一点痕迹。杨俊培的四子杨印莱,早在济南育英中学上学时就已经加入中国0。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参加革命,改名杨涛。1938年左右,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杨涛悄悄将家中的看家用枪和-军队的几支枪带了出来,送到了部队上。 后来他又带队伍上的人从家中推走钢材、银元、铜元等不计其数。据说家中财产近半支援了革命。杨涛曾在鲁东南革0据地做秘书工作。日本鬼子侵略山东时,在沂蒙山他和几个同志被困在一个山洞中,七天七夜无法与群众联系,又饥又渴火蒙了眼,不得不配上了一副眼镜,被称为杨眼镜子。1948年济南解放后,任职济南铁路局技术室主任,后升至济南铁路局副局长,直至离休。
杨庄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本村的第一个党员是杨西庆,解放前入党,在他担任地下党支书的时候,发展了杨庄村的第一批党员:杨西顺、杨全之、张来之、亓海玉、李东昌。杨西庆当时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担任村长职务,陈福堂任抗联主任,积极发动群众支援部队,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以后直到1952年,杨西庆继续担任村长工作,是杨庄村的首任村长。本村的杨西忠曾被称为“701”(莱钢)的一面红旗,是出席“工业学大庆”的代表。此外杨庄村还出现了几位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献身的著名烈士。
杨庄村的教育发展比较早。1940年本村就有了小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杨庄又建立了一所完全小学,第一任校长是陈德亭。随着时代的进步,杨庄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原来的私塾教育、小学教育发展到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师也从原来的私塾先生发展到现在的拥有本、专科学历的新型教师;原来的完全小学发展成为现在的杨庄中心小学和杨庄中心中学。杨西德是本村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其女儿是本村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杨正友是本村第一个博士。现在,从杨庄村走出的各类人才正在经济大潮中各显身手,为国家贡献力量。
杨庄村一向重视发展农业。建国初期,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全村400多户1500多人组成8个生产小组。人民公社化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基础设施,把几百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为吨粮田,成为全市重点粮食产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庄村民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抓住了致富商机,建起了商业街,并铺沥青路面。杨庄村正在实现由纳粮大村向经济强村的跨越。2001年杨庄村在招商引资方面又有大手笔。经镇政府介绍,泰安外贸的吴平先生投资兴建远洋果蔬有限公司。2002年第一期工程占地18亩,吴平投资570万元建成两座恒温库,共6个库,库容3000吨,年周转量达5000吨。第二期工程占地22亩,投资额达1200万元,正准备上马。恒温库的建成,带动了杨庄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安排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杨庄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注意改善村民的生活。1979年杨庄村建成了杨庄镇第一家影剧院。现在又建成了电话村。在枣徐公路东侧建成了15户两层小洋楼。有的家庭实现了有线电视进家、汽车进家、微机进家……杨庄村民正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向着富裕、文明、进步的目标阔步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杨庄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