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朝时期,从港关以下松东河原是一条小溪,溪东住着几户姓孟的农民,故名孟家溪。清道光后期,杨湖口市民避水患,不少住户一夜搬迁至此,人们说是一梦中搬来的集镇,曾写成“梦溪”。也称“溪地”。公安县孟家溪镇,也称孟溪,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明朝时已有这个地名,三袁的诗文中就常出现“孟溪”二字地名。
2023年2月,孟家溪镇被命名为2023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三袁故里--孟家溪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这里人杰地录,是明代大文豪""三袁""的故乡,位于湖北省公安县中南部,辖17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孟溪经济飞速发展。全镇年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81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可实现产值26998万元,农业1882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工业产品优势突出是孟溪经济发展的支柱,全镇拥有万锭棉纺厂,年可产棉纱1000多吨。还有化工、纸品、铸件、建材和众多轻工业产品,也是孟溪的拳头之作,全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家,其中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家。孟家溪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油料、大豆、麦类、禽蛋、猪羊等,可年产粮食4.2万吨,棉花1.12万吨,油料3万吨,禽蛋3000吨,猪羊140万头,是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重要物质保障源;水资源优势明显,镇境内有1000亩淤泥湖、500亩以上郝家湖和黄田湖,投资淡水鱼类、河蟹、黄鳝、珍珠蚌养殖者纷纷云集,每年全镇可产鲜鱼2.8万吨,河蟹1280吨,珍珠蚌1080万只,珍珠58.2吨;特产资源主要有茶叶、脐橙、沙梨等绿色食品所有到孟溪投资发展的有识之士无不为孟溪的众多资源特色所吸引和安心无忧。孟溪交通便利。东临湖北省会武汉(约220公里,有全程高速公路直达),南靠湖南省会长沙(约200公里,207国道直达),西接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约110公里,有全程高速公路直达),与关羽故里荆州古城仅一江之隔,相距不过数十公里。另外,207国道、孟(孟溪)--安(湖南安乡)省道纵横全境,还有镇级柏油路和碎石路纵横交错,可连接各村及农户,晴雨畅通。紧围全镇的虎渡河、松东河直通长江,无论是陆上交通还是水上交通都十分便捷,繁忙的水陆交通为孟溪带来了繁荣、富庶和机遇。
孟溪电力充足。全镇全面进行了农网及城网改造,新架设了万伏高压线。县110电站、220电站距镇不过2公里,电力设施可以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工、农业用电不受任何限制。全镇有线电视覆盖集镇,数字电视面向农村,每个角落都能收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全镇通讯方便,拥有程控电话8000多部,移动电话1万多部。全镇拥有中小学校5所,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中心卫生院1所,医疗设施先进。
袁宗道、袁中道合葬墓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孟家溪镇三袁村、西北距孟家溪镇2公里。是著名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袁宗道,1560-1600年,字但修,一字无修,号石甫,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右春
三袁故里
位于公安县孟家溪镇东2公里的桂花台,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故里。桂花台高约4米,宽约6米,相传是三袁的祖父袁大化为观赏风景、夏日纳凉而特意在后花园修筑的土台,并在上面栽上
历史沿革:
明朝天顺五年(1461)在此设长安、长乐两乡,明末清初为长安里。
1917年,改名为东南上乡,1919年改为五区,1934年改为三区,1939年改为一区,1946年合并为梓木、精忠乡,1951年设五区,1952年至1957年为孟溪区,1958年成立黄山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改8个管理区为10个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成立孟溪公社,1983年,恢复区乡建制,设孟家溪镇,1987年孟溪和胡厂、甘厂合为孟溪区,属孟家溪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