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木鲊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木鲊村祖先是由昭通地区迁徙到滇池地区的,元明时,汉族大量迁入滇池地区,“汉到夷走”,他们的祖先由滇地区迁徙到晋宁、玉溪、易门交界的群山之中定居。村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68亩,常住人口295人,产值较高的主要产业烤烟、葵花籽、糯米,农耕种植业是木鲊村的传统产业。
村落传统建筑:木鲊村位于山坡上,建于清代。是夕阳保存彝族传统民居较完整的村落之一,历史遗存集中,木鲊村历史村落风貌保存良好,空间宜人,居住环境质量较佳,山林、农田占绝大多数比例,周边自然环境良好。木鲊村整体旁山而建,村落居民有序地排列在山坡上,基本呈半月形布局。木鲊村以一条大通道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通道与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木鲊村街巷水泥路、街、巷门、水井、绿化古树、田野构成木鲊村独特的传统环境要素,木鲊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彝族民居为主。村中布局的古民居,是夕阳彝族乡彝族建筑的典型代表。整体来说,传统村落层次清晰,格局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木鲊传统民居布局是以土墙围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树,院门为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门矮而宽,门两侧各留50厘米见方小窗,有的不设窗孔。民居不甚高大,一般三间四耳道八尺或两间两耳,标准住房为长10—15米,宽5—6米的长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为主,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穿榫呈现“树”型屋架.表现出彝族历史上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顶上面固定云杉木.俗称“椽子”,椽子上盖上瓦。雨水顺瓦沟而下,通光透气。彝族传统住宅又有“瓦房”的别号。走进这类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进入原始森林的狩猪木屋。部分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是木雕艺术中的精品。
选址和格局:木鲊选址方式,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环境、营造适宜的聚居环境;充分体现着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装点自然和融合自然,而且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心理要求;注重环境和资源容量,保持适度的聚居规模。村落为聚居形态,沿山势布局,整个村落的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是与自然亲近、与自然共存、共荣、共雅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村落空间布局观——“形胜”的思想及其用地布局观——“因地制宜”的思想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村落选址、规划、布局、营造等方面所留下的烙印。
在空间上,以古树、小广场为中心,组织有序的空间结构,塑造宽阔舒适的空间氛围;在村落中,空间结构以自然山水屈曲环绕的现形布局,构建灵活多变的空间结构。整个村落的空间布局体现着中国“天人感应”的自然观,表达人们通过赋予自然环境和聚落以一定的人文意义,而获得良好的居住心理需求,达到使村落与自然环境成为有机整体的目的。
信息来源:云岭先锋网
木鲊村附近有盘龙寺、晋城古镇、晋宁郑和公园、马哈只墓碑、禅宗古刹普照寺、石寨山古墓群等旅游景点,有夕阳葵花子、昆阳卤鸭、滇池高倍鲫鱼、滇池金线鲃、夕阳乡糯米、晋宁公鸡帽等特产,有双河彝族秧老鼓舞、昆明调、阿诗玛、撒尼人服饰、阿细跳月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