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937年,段思平建立大国,在滇东设37部,置“强宗部”,后讹强宗为阳宗,因此得名。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阳宗镇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阳宗镇地处澄江县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镇党委、政府驻地阳宗村委会,距省会昆明60公里,距县城34公里,是全县距县城最远的一个镇,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个城镇。位于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全镇南北最大纵距18.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镇域总面积143.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形成山、坝、水连成一体的天然格局,坝子处于中心峡谷地带,坝区、山区、湖泊面积比例为9:8.2:9。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73天。境内降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960.7毫米。镇域耕地面积24102亩,人均占有耕地1.68亩,其中:水田9320亩,人均占有水田0.42亩。境内适宜栽种松树、黑荆树、柏树等生态林木,适宜发展梨、桃、李子、杏、大枣、柿子、板栗、樱桃等果树。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冬早蔬菜、花卉。现已开发的矿产主要有高铝矿、磷矿和硅矿。全镇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94元。随着昆石路、澄宜路的修建,阳宗镇区距昆明由原来的60公里缩短为34公里,距知名的旅游景点石林只有44公里,区位优势日趋显露出来。阳宗镇山、林、水、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树龄500余年、远近闻名的“九头树王”。有3条主要河流,5座水库,总蓄水量438.4万立方米,高原明珠阳宗海为镇域内最大的水面,总面积31平方公里(阳宗镇辖12.13平方公里),湖水总容量6亿立方米,均系珠江水系。以关索戏为代表的傩文化,极具地方特色的满镶滚、尖尖鞋、公鸡帽等服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昆石路、澄宜路建设所构筑的交通网络,把阳宗镇从改革开放的末端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优惠的政策使阳宗镇的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为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看好,在新的发展征途上,阳宗各族群众将以坦诚的胸襟与各界朋友一道携手奋进,共谋取发展,共创阳宗辉煌灿烂的明天!.
历史沿革:
汉朝时期,阳宗镇境域设俞元(今澄江)县,阳宗属俞元县管辖。
唐南诏国时期,由河阳郡(今澄江)管辖。
公元937年,段思平所建大理国在滇东设37部,阳宗为“强宗部”。
元朝初立时期,强宗千户,隶罗伽万户府。
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阳宗县,属澄江路。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撤销阳宗县,并入河阳县。
二十六年(1685年),裁左、前、广、后、四卫分境屯赋并县。
1911年后,阳宗、草甸合并为河阳县第四区。
1950年,阳宗设为澄江县第四区,区政府驻阳宗城文庙。
195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时,将草甸乡划归宜良县管辖。
1957年12月,将七甸马郎划归呈贡县管辖。
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后改阳宗公社。
1983年,设立阳宗区。
1987年,设立阳宗乡。
1990年,设立阳宗镇。
2010年7月1日,阳宗镇托管于省政府成立的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