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镇圩瑶族乡建圩,清康熙年间,因建在三鲜镇旁而得名镇圩、后瑶族人口增多,故而得名。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镇圩瑶族乡人口数量为1.75万人,位列上林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概况】镇圩瑶族乡成立于1984年,位于上林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与马山、忻城两县毗邻,是南宁市三个民族乡和革命老区之一。全乡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54个经联社,176个民小组,182个自然屯;总户数5640户,其中农业人口5348户,非农业292户,2002年未总人口为23293人,农业人口22124人非农业人口1169人,其中瑶族人口6289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27%。全乡耕地面积17323亩,其中水田4500亩,地12823亩。有林面积1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7%。镇圩瑶族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藏有滑石矿、方解石、石英石、大理石等,其中滑石矿储藏量达2167万吨,是广西第二滑石矿生产基地,其主要分布在东罗、古登、佛子、望河村一带。目前年开采量达40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大理石、方解石、石英石主要分布在东罗、怀因村,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全乡工业农业总产值达4586万元,比上年增加390万元,增长8.5%,财政收入309.5元,比上年增收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收入的101.4%。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比上年增收130元,增长8.33%。1998年至2001年镇圩瑶族乡连续四年夺取上林县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奖的桂冠。【农业经济】镇圩瑶族乡党委、政府在加大引导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发展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1425万元,同比增加33万元,增长2.3%,粮食总产量487万公斤,同比增产8万公斤,增长1.6%;人均有粮162公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00亩,总产量312万公斤,种植优质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86.7%;优质玉米种植9500亩,产量133.3万公斤;花生种植90亩,产量6400公斤;甘蔗种植540亩;生猪饲养6300头,年内出栏5954头;家禽饲养2.9万羽,年内出栏2.8万羽;镇圩地处大石山区,以“靠山吃山”的发展思路,近几年来该乡转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种植八角以及速生丰产林,到目前全乡桑园面积达186.7公顷,总产量达3.万公斤,八角林6000亩,挂果林500亩,年产量达3万公斤。
敢王洞石刻
敢王洞石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镇马社区罗基庄枫木山敢王洞。敢王洞石刻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朝时,属上林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镇圩乡。
1960年,设镇圩公社。
1962年,镇圩公社并人西燕区。
1969年,西燕公社析分设镇圩公社,1984年10月,镇圩公社撒销,改设镇圩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