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因鹅卵石聚多(俗称石牯),大小鱼塘星罗棋布,美其名曰:石牯塘。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石牯塘镇人口数量为2.45万人,位列英德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石牯塘镇地处英德市西北部,东经113 °3’30”--113°17’15”,北纬24°18’15”--24° 30 ’50”,总面积355平方公里。镇政府距英德市市区42公里。东与横石塘镇交界,南与石灰铺镇、含光镇相连,西与大湾镇、波罗镇接壤,北与乳源、曲江县毗邻。1998年底,石牯塘镇总人口32249 人(汉族31793 人、瑶族456 人),其中农业人口29791人,非农业人口2458人。此外,还有华侨、港澳台胞120多人。【历史】石牯塘镇所在地地层中或地表鹅卵石遍地皆是,大小鱼塘星罗棋布,故名石牯塘。建置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属英德县含属浈阳都下辖尧山、鲤鱼、陈瑶、黎瑶图。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属含属总局下辖尧山、鲤鱼分局。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称为尧山、鲤鱼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属英德县第二区署下辖尧鲤乡。建国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属英西区政府下辖尧鲤乡,1950年6月属英德县第二区辖管,1951年9月属英德县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4月称石牯塘人民公社,1963年7月改称石牯塘区公所,1987年4月又改称石牯塘镇。【交通通讯】石牯塘镇交通方便。马宝公路(走马坪--石牯塘)和石含公路(石牯塘--含光),已于1998年分别建成沥青路和水泥路,直接与英阳公路相连。【资源特产】石牯塘镇林业、矿产、水力、土地、资源丰富。全镇有山林面积35万亩,其中有10万亩原始森林。矿产有钨砂、硫铁矿和秘、铅、锌、砷、铜、金、钛、石灰石等矿,尤其硫、铁、锡矿著量较大,品位较高。此外,可供装修、工艺等用的卵石资源也极其丰富。水力资源潜力大,有待开发的锦潭河上游可建水量1亿立方米,以发电灌溉为主,防洪、防污、旅游综合利用的大型发电站一座,目前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作前期工作。全镇共有5万亩25度以下宜种植的山坡地仍待开发。石牯塘镇反季节荷兰豆,自1992年成功引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几年每年种植面积近5000亩,亩产达1500公斤,年总产达7500吨,成为英德市较大的反季节荷兰豆生产基地之一。石牯塘镇反季节荷兰豆一般于7月份播种,10月份出产,产期约4个月。
九州驿站·天门沟景区
九州,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雍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此后,九州所代表的是中华大地。驿站,自秦朝始有,是官府设在通往各地路上为官史、邮差而设的
历史沿革:
建制始于明洪武二年(1369)。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设立英德县浛属浈阳都尧山图、鲤鱼图、陈瑶图、黎瑶图。
清道光十六年(1836)设立沙坪乡、鲤鱼乡、尧山乡。
1945年设立沙坪乡、尧鲤乡。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尧鲤乡,隶属于英德县第二区。
1952年3月,设立英德县第九区。
1955年8月设立石牯塘区。
1957年11月设立石牯塘乡。
1958年9月属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4月从红旗人民公社析出设立石牯塘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撤社设立石牯塘区公所,1986年11月撤区设立石牯塘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