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城街道介绍

地名由来:

历为英德州、府、路、县、市治所,建城右史悠久。故名英城。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英城街道人口数量为24.44万人,位列英德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基本介绍:

英德市英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英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辖8个村委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20650人。英城街地处英德市中心,位于北江中游西岸河畔,东经113°17′--113°28′,北纬24°03′--24°18′,东西长16.5公里,南北...英城街交通十分方便。京广铁路、银英公路距城区3公里,北江河贯通南北;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北通韶关市,南通清远

功垂捍御牌坊

功垂捍御牌坊,位于英德城西白楼村西庙前。功垂捍御牌坊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3间4柱5楼,以花岗岩为原料砌筑。首层门楣上阴刻“功垂捍御”,顶层正中阴刻“圣旨”。虞夫人坊(功垂捍御牌坊)

历史沿革:

英城街道建制于西汉汉高祖年间(前206年—前195年)的浈阳县(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和翁源县,以及新丰县佛冈县部分地方)县治所在地,后历为州、府、路、市的治所。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城厢都附城图、廊岩图、麻寨图、洋高图。

清光绪十六年(1836年)设附城乡、麻寨乡、廊岩乡、洋高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县城镇、附城乡、岩前、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县城镇、附城乡、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英城乡、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城厢乡。

1949年10月9日县城解放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城厢乡属英中区管辖。

1950年6月设城关镇。

1951年9月与今大站镇同属第十五区。

1956年8月设县城镇、附城区。

1957年11月设城关镇、附城乡。

1958年4月设英城镇、附城乡。

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大站、附城等地同属英城人民公社。

1959年冬分设城东人民公社。

1960年城东人民公社复入英城人民公社。

1960年分设大站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附城人民公社。

1980年英城人民公社改称英城镇。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建制,今英城街道之地设英城镇、附城区。

1986年附城区划入英城镇。

2003年8月,原碧落洞宝晶宫文化旅游管理区并入英城镇。

2004年6月撤镇设街道。

英城街道周边行政区地图

清远乡镇街道地图

清远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