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鸿四村”指相传唐末鸿沟山名环山,面临大海,因地震山地走坡,海底升高,形成海滩。其中有一道与环山同向的大海沟,退潮时有鸿雁汇集,取名鸿沟。后鸿沟析分为4个行政村,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命名为鸿一、鸿二、鸿三、鸿四。此村位于第四。
基本介绍:
鸿四村简介
盐鸿镇鸿四村地处韩江下游东侧,距澄城约18公里,西南与樟林接境,背倚莲花山南麓,东南面海,面积约3500亩,现全村在册人口4042人,总户数957户,向以农业为主,是一个革命老区村。
鸿四村积极落实稳粮保农的措施,在粮食连年获得大丰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香蕉、林檎、荔枝、牛蛙是传统的名优产品。至目前,全村共开发粮食基地约700亩,果林基地约600亩,养殖基地约350亩,蔬菜基地约800亩。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速农业商品化、集约化的发展步伐。
鸿四村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握机遇,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在国道324线两侧,规划了“春天湖”、“乌涂”、“上柏下”三个工业区,带动乡镇企业朝规模化发展。现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占全镇规模以上的企业30%;规模以下的企业30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近1000人。
近年来,鸿四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去年全村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92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927万元,工业产值5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778元。村容村貌、环境卫生越来越好,社会风气日趋良好,村民素质不断提高,鸿四村先后被汕头市评为首批优秀安全文明小区,被澄海市评为首批“五个好”达标管理区、文明单位、“三高”农业发展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胜村、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电话村,拥有124名党员的党总支连年被市、区、镇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总支部。
鸿四村与鸿一村、鸿三村、上厝村、鸿二村、上社村、坛头村、中社村、港头社区相邻。
历史沿革:
相传宋朝中叶,鸿沟里和附近陶内、环山里已有人居住。
宋理宗宝祐五年(1253),林致政从福建莆田宦游至此定居,是为鸿沟林氏始祖,繁衍成乡(村)。
前隶属海阳县怀德乡苏湾都,明成化十三年(1477)属饶平县苏湾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属澄海县苏湾都。
前全乡分为半埔社、巷口社、东厝社、后厝社、围内社、尾社、宫前、大厝内共8个社。
1921年废都设区。
1932年称鸿沟乡,属第六区(樟林)。
1946年属盐鸿乡。
1949年属苏北区。
1951年属盐坛乡。
1953年称鸿沟乡,属三区(苏北)。
1958年9月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属第二支队202团。
1959年属苏北人民公社。
1960年鸿沟生产大队析分为4个生产大队,设鸿四生产大队。
1961年4月苏北人民公社析为东陇、盐鸿、十五乡3个人民公社,属盐鸿人民公社。
1984年1月设区建乡,设鸿四乡,属盐鸿区。
1986年12月撤区置镇,设鸿四村,属盐鸿镇。
1990年9月设鸿四管理区。
1998年9月设鸿四村,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鸿四村附近有前美古村、陈慈黉故居、名贤余氏家庙、德华民俗文化公园、樟林天后圣母庙、樟林古港等旅游景点,有橄榄菜、酸咸菜、东里猪脚饭、卤鹅、猪头粽、樟林鼠曲粿等特产,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灯谜、潮阳英歌、潮阳剪纸、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等民俗文化。